本科在线教学开展了一周多,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00多门次课程平稳运转、秩序井然。这离不开战斗在一线的1600余名教师的倾力付出,也离不开学生的勤奋好学,还得益于我们教务老师们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努力。她们是高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联系学校与院系、老师与学生的关键纽带。
春节过后,各院系、教学单位的教务员接到教务处发布的新学期本科教学准备工作通知,迅速响应。全员开启了在线工作模式:传达学校各项通知和信息,摸底每一门课程,动员每一位老师,做好每一个问题的解释,尽最大努力保障在线教学的有序运行。2月17日,学校如期开展了在线教学,学生的注册、重修、补退选、体育选课等琐碎的教务事项又扑面而来。往常学期初本就是教务老师最忙的时节,如今再加上全部改为在线办理,更是增添了工作的难度和强度。在此关键时刻,每位教务老师都在加班加点,耐心回复师生的每一个问题,任劳任怨地超负荷工作,确保了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环境学院张云燕老师兢兢业业从事教务工作16年,面对此次遇到的新课题,在学院领导的推动下,张老师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参加线上教学培训,本科课程线上授课率达96%,第一周学生到课率近100%。为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张老师经常回复学生邮件到深夜。她还根据学生来往邮件中的常见问题,在学院公众号发表推文《线上沟通,如何做到“见字如面”》,简洁、清晰地告诉同学们在与老师的线上沟通中应该注意的细节,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在线沟通的效率。
环境学院教务员张云燕老师
化学化工学院吴爱菊老师从事教务工作16年,是受师生信赖的资深教务员。在此次在线教学组织工作中,吴老师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大量繁琐的教务事项,电脑、ipad和手机齐上阵,她通过邮件、qq和微信等交流平台与师生进行高效沟通,及时帮助老师和学生在线解决各类学业问题。本学期化院共计划开设73门课,其中70门课程均采用了在线教学的方式,保证了学院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化学化工学院吴爱菊老师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嘉艳老师从事教务工作18年,对教务工作一直充满着热情。陈老师通过电子邮件、qq、微信、同方、知网毕设管理系统等与教师和学生积极沟通,统计各种开课数据,及时高效地理解决开学各项教务问题。针对学院教师多、课程多、学生更多的情况,她采用超级表格模式进行各类数据统计,多人同时网上填写表格,实现教务信息共享。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嘉艳老师
信息管理学院的教务员刘素洋老师在教务战线已经工作了快3年,她感觉似乎又回到了刚工作时“手忙脚乱”的阶段。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新的课堂模式、工作模式,刘老师认为工作更需要精准,来不得半点失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的感受,刘老师还抽出一天时间与学生进行了在线交流,听学生倾诉自己喜欢的课程以及遇到的困难。当听到有学生表达“老师们都辛苦了”,“希望早日在学校相见”,她忐忑不安的心才渐渐安定了下来。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茆雅凤老师将年幼的女儿送到爷爷奶奶家,全身心投入到在线教学组织及学生的选课、重修等工作中。茆老师还贴心地给学生撰写了开学小贴士,缓解学生因为申请方式变更、无法面对面沟通的焦虑和不安。社会学院教务员胡洁老师说,每天都要在线上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也往往要工作到10点多。她同时使用两台电脑、一个手机办公,分类使用了三个邮箱来处理大量的邮件。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务员王玮老师,除了qq和微信,还利用腾讯会议、zoom等网络平台进行在线沟通交流,有效解决了突发和疑难事务。
上述这些老师只是南京大学教务员队伍中的普通一员,南大还有很多很多敬业可爱、令人尊敬的教务员老师。她们认为教务工作在高校是最平凡、最普通的岗位,做的多是些细小和琐碎的事务性工作,有些不起眼且异常枯燥。但她们更明白,服务师生无小事,要立足岗位扎扎实实当好一颗螺丝钉——她们的辛勤工作可以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她们对学生每一个及时的回复、每一个温馨的提醒可以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学校学院的关心和关爱,这也正是学校一直要求的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最好实践。
教务员就是这样一支默默耕耘、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队伍。她们很多时候都不愿表达自己。即便每天工作十几小时,却表示只是工作时间延长了一些而已,大家都是这样的,不值一提。在这个特殊时期,南京大学这支不断进步和成长的教务员队伍,迎难而上、全力付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何谓“凝心聚力”、何谓“共克时艰”!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我们欣喜有这样一支队伍,也感谢队伍中每一个人的努力!
南京大学教务处
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