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肺炎疫情的爆发导致国内大中小学普遍推迟了开学时间,无法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教学秩序的影响。根据学校、学院组织安排,化院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平台准备在线教学,并克服种种困难按照原校历全面开展在线教学。
接到学校教务处开展在线教学的通知后,化院领导组织本学期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积极参加在线教学的培训,并为每一门课程配备了熟悉网络平台的助教。本学期化院共计划开设73门课,包括实验课程在内的70门课均采用了在线教学的方式,按照校历如期进行授课。在线授课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播 教学立方”、“微课 教学立方”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立方”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每门在线课程均安排了教学督导进行听课,及时反馈在线教学中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在线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图一部分在线教学现场
通过一周的在线教学实践,师生们从一开始的担心疑虑转变为现在的高度认可。大家一致认为,在线教学方式非常灵活,并且具有高度的互动性。虽然大部分师生都是第一次参加在线教学,授课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小失误,但大家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所有师生都能够积极面对、适应和配合当前特殊时期的授课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去。
图二部分在线教学内容的截屏
王杰教授具有丰富的《有机化学》教学经验,虽然临近退休,但从未进行过在线教学,不熟悉网络平台和直播技术。王老师表示这种教学形式给了他很大的压力,但同时也给了他很大的动力去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技术。经过培训和助教的帮助,他初步掌握了在线教学方法。为了确保授课成功,王老师和助教及部分学生在正式上课前反复进行教学演练。在前期的精心准备下,王老师顺利完成了第一周的两次在线教学,各项操作熟练,教学过程流畅,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图三王杰老师在线教学截屏
陈建成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荣休教授,入选了“南京大学百位名师邀约计划”。陈老师利用自己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在学院开展国际化课程的建设。由于疫情,陈老师暂时滞留香港无法返宁,但他在学校部署实施在线教学前即开展了线上教学的尝试。陈老师及其教学团队(沈珍、林晨和王毅)综合使用多种平台和技术手段进行线上教学,包括有声ppt、微信群和zoom视频会议平台等,深受同学的欢迎和喜爱。而且,他也非常乐意将在线教学的经验在学校及学院的各种在线教学交流群中分享,帮助大家更好地开展在线教学。据悉,他们正在积极地撰写教学论文,系统总结在线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与更多的人分享。
图四陈建成老师在线教学截屏
2017级本科生任晗表示,这是他第一次这么大规模地参加线上学习。面对五花八门的教学软件和直播平台,他兴奋激动之余也有些担忧,担心在线教学不能像线下教学那样可靠和高效。但经过了几天的在线学习后,他打消了之前对于在线教学效率不足的担忧,并且发现这种教学方式下,任课老师还会比线下教学更精心细致地准备每一门课程。课前,老师会通过qq或者微信群详细说明了在线教学方案和注意事项,帮助每一位同学尽快熟悉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课上,井井有条地组织签到和提问等互动环节。课后,依然在群里为同学们实时答疑,一切都与线下上课十分接近,甚至更加的高效而有序。当然,由于教师和学生对网络平台还在熟悉的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误操作对在线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通过沟通和学习,大家很快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下去。
硕士生唐梦寒同学多次担任《有机化学》的助教,本次作为线上教学的助教,感受颇深。他认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很明显,最显著的是减少人口流动和聚集,有利于防疫大局。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有较好的网络条件和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学习,甚至可以录屏,以便课后复习。这种直播教学的方式也可以让平时较为内向的同学更好地参与课堂互动。
吴爱菊老师是学院资深的本科教务员,在此次在线教学组织工作中,积极配合教务处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家网上办公,电脑、ipad和手机齐上阵,通过邮件、qq和微信等交流平台高效沟通,及时帮助学生在线处理解决各类学业问题,保证在线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与以往相比,网上办公便利快捷,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如约而至。如今我们已在网络上见面、研讨,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就能回到校园,和阔别许久的小伙伴见面。更为重要的是,那将意味着这一场全国抗击疫情战斗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