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02-19浏览次数:671

新事物带来了压力,也带来无穷乐趣和新鲜感

年近50,已不再是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年龄,但面对突发疫情和本科生开学的线上授课要求,近两个星期以来,第一次利用录频软件录课、第一次对着ppt傻傻的讲课、第一次反复听到自己讲课的声音;第一次开始使用qq聊天和qq直播、第一次利用qq创建课程群、第一次知道qq和微信原来是一家的;第一次知道如何使用教学立方、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网络压力测试;第一次知道zoom会议………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如果不是因为不得已,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下子让我与时代同行了。一下子感觉自己不再那么老土,真的有了“时光旅行”的感觉。我甚至开始想象5年后、10年后的大学教育可能会是什么样子了……

沈树忠院士今天刚刚通过zoom会议的形式给学生上课。我惊讶于沈院士是如何经历了这两个星期的煎熬,才顺利完成这次新的尝试。毕竟线上授课的背后是无数次上课形式探索和对上课效果担心!当得知沈院士积极参加教务处组织的线上教学培训之后,似乎一切又都有了答案。曾对在线授课的一丝抱怨让我感觉汗颜,一丝不苟地做每件事,结果总是可期的。

 

线上教学让我们与学生的距离远了吗?

我从教20多年,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非常不高”,中国大学课堂的静默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专门课题。今天作为教学督导观摩了我院王博教授的《普通地质学》,qq群中学生的发言却很积极。“这个问题可以先在百度上查一下再问嘛!”、“课堂提问要计入平时成绩的,要不我才不会提问呢!”、“我的问题怎么被跳过去了?!!”、“对不起,我敲错了!!”、“老师,我建议休息一下!”……。当学生们听到王老师备课到凌晨两点多,聊天室瞬间被刷屏了,“老师辛苦了!”。这些像是自言自语的发言表达了丰富的信息,也让我们的课堂热闹起来了。

为了准备线上授课,我提前3天组织班级同学测试网络。在qq直播间里与学生交流时,我忽然感觉从来没有与他们讲过那么多话。每个学生都那么彬彬有礼,学生们帮我解决了很多qq群的技术问题。我感觉正在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一次伟大的测试,我们虽然都被关在家里,但却感觉不到一丝的孤独。

为了准备在线授课,学院成立了专门的微信群,在微信群里分享备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买球app排行网站的解决方案。刘春老师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后,主动撰写了“在线授课建议方案”分享给大家。为了增加在线优质教学资源,舒良树教授主动承担起《普通地质学》中国大学慕课的紧急开课任务,这种“集体作战”的热闹感觉似乎很久都没有过了。“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教师就像围在篝火旁的舞者;“以学生为中心”,我们的教师担起人才培养的千金重担。当我们在抱怨“重科研、轻教学”的时候,我想说,或许我们缺少的是一次考验和机会。

 

师生的交流在空中飞舞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任何付出都只是本分而已。同学们对线上教学是否满意才是我们最关心的。新事物的诞生总是带着一丝青涩,空中教室与大学校园的课堂毕竟不同。也许你正坐在沙发上吃着薯片,也许你正躲在被窝里半睡半醒,但却一本正经地拿着手机听课。醒醒吧,同学们!开学了,虽然你的身体躲在家里,你的老师们正在召唤你的心回到我们的空中教室!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在线上课的体会说出来,让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听辅导员说,在微信群里不少同学希望早日回到课堂的愿望,请同学们不用着急,我们在课堂相见的日子不会很远。希望你们能够用心去体会这一特殊时期的记忆,毕竟“时光一去不复返!”。等到重返校园,希望你们会更加珍惜大学时光,更加珍惜与老师在课堂相处的时光。相信经历这些之后的你们,又会长大很多。别忘了,待在家里的时候,帮着父母做做家务!

 

面对困难,砥砺前行

疫情爆发,武汉封城。医护人员不畏疫情前往武汉支援,各地物资纷纷向武汉集中。作为大学教师,我们能做什么?“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贡献!”。我院全体动员,制定了疫情期间的紧急工作方案,发布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紧急通知。教师们放弃假期,为开学的各项工作提前做准备。大家都在默默地努力着,不需要聚光灯的关注,不需要粉丝的追捧!在不远的将来,当疫情过后,我们可以欣慰地说:那段艰难的日子,我也曾认真地付出!

 

 |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王老师

原载 | “南大地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