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春季学期开始得异常艰难。“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在这个特殊时期,学校启动了从未有过的全校性大规模在线教学。根据南京大学教务处的工作安排,环境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和交流,院教学领导建立了线上教学群,书记进群鼓舞士气,学工组织协调保证学生到课率,教务努力协调各方面工作。根据课程特点,采用了多种在线方式进行教学,包括“直播 教学立方”、“微课 教学立方”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教学立方”等。这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教育实验,环境学院全体师生积极投身于“云端教学”。
教务员——辛苦的摆渡人,维持教学体系运转。环境学院张云燕老师是从事教务工作15年的资深教务员。为了配合教务处组织的全校在线教学工作,她在环院春季任课老师微信群和qq群里及时传达、汇总各方面信息,协助老师们更快地学习、适应线上教学。环院本学期本科课程线上授课率达96%,第一周学生到课率近100%。面对地学大类、化生大类、19级地试班及本院学生,需要在教务管理系统切换几个账号,为学生办理各类开学事务。线上工作的即时性决定了一天的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张老师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打开手机查看信息,白天一边工作一边随时解决师生的各种问题,每晚回复邮件至11点半。据悉,开学前后两周她共接收师生邮件440多封,最多的一天多达70封,全部给予了及时回复。
图1 张云燕教务员居家办公,协助师生线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教师团队——坚守抗战疫情前线,结合学科背景教授专业知识。许柯老师作为医疗废水及其污泥、疫情粪便处理处置工作组成员,在我院新开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上,围绕医疗机构、临时隔离场所等产生的医疗污水的应急处理这一实际问题,从污水水质、排放标准、水处理工艺全流程、废气和污泥的处理、消毒要求等多个角度,向学生系统讲解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如何处理污水,避免病毒的水体传播。环境生物方向张效伟老师在《污染生态学》教学中,结合当下疫情,提出了“为什么一个微小的病毒,会引起巨大的影响?”的问题,进一步运用生态学理论 ---“扩散与生态系统稳定性”, 讲授了扩散“dispersal” 速率的增加如何通过影响多样性“diversity”的变化,进一步导致突发事件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下降。从理论上解释了“降低扩散速率”是当下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依据,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图2 许柯老师作为医疗废水及其污泥、疫情粪便处理处置工作组成员
图3 环境生物方向张效伟老师在《污染生态学》教学中的授课件
课程重塑——突破线上教学瓶颈,特色教学课程如期进行。尽管受到线上教学带来的诸多困扰,但老师们没有丝毫懈怠,带领同学们通过线上讨论、视频会议等模式,力争达到与线下教学一致的效果。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刘蓓蓓老师今年开设的《环境规划》课程,属于“翻转课堂”课程,原本计划利用“智慧教室”开展互动教学。受到线上教学限制,老师临时改变方案,利用课后视频教程、课上学生投屏共享、弹框讨论等方式最大程度保留传统思辨讨论课内容,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学生共同探索了与《环境规划》有关的国内外优秀mooc课程,鼓励学生“修一(门课)学二(门课)”,丰富教学内容。
学生反馈——打破空间限制,丰富互动模式,线上教学很新颖。来自环境学院17级、18级、19级的不同系别、不同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对第一周网络教学给予了满意的评价。同学们通过平台的录播功能或者老师提供的视频重新观看学习,自主复习;并且可以直接对课件进行截屏和做注释,十分方便。除了老师讲课的环节,有的课程还设计了小测和讨论,这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也让大家在听课时更加专注。每个老师都很用心的准备课件视频或者直播,课后与老师的互动也很多,气氛相对来说更加活跃,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更近了一点。线上教学保证了同学们在疫情期间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同学们也向老师们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图4 老师正在通过网络教授课程
教学督导——保障线上课堂教学质量,为师生解决一切困难,全力做好支持和保障。以人才培养为本、以本科教育为根。为了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学院教学委员会和学工队伍在第一周组织线上听课,从教学准备、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线上互动、到课情况、授课效果等,全面及时了解线上课堂教学情况,保障教学质量。此外,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参加线上学习,学院先后组织两次在线教学习困难情况调查。一是开课前一周,排查出因无设备、无宽带等等无法参与线上授课的学生,通过校院两级学工部门的困难补助机制给予27名学生经济帮扶;二是开课后一周内,再次摸排线上到课情况,了解到9名同学在线学习依然存在网络信号不稳定、在线设备受限等问题,辅导员与学生、任课教师及时沟通,做到困难学生“一生一策”,保障了线上教学优质高效的全覆盖。
本学期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均采用了在线教学的方式,按照校历如期进行授课。一周的学习让老师同学们熟悉使用在线教学的各种平台和工具,对软件使用和教学过程的担忧也随之消失了,学习过程进入正轨。相信在不久后,全国抗击疫情战斗取得胜利,我们共同行完这一段“学有所得”、“教有所获”的旅程,终将成为最美好记忆。
(环境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