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开年的hard模式让很多人措手不及,“停课不停学”带来新的挑战,然而南京大学的老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者们都是时刻准备好的。从2月的第一个星期起就能明显感觉到整个学校都动了起来,教务处建好了培训qq群和买球的app软件下载的技术支持群,2月7日起开始系统组织全校老师的线上培训;大学外语部也在第一时间组织了部内培训、资源分享,同时跟进每门课程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或结合情况。各培训群里的群主们和群员们互相解答问题、提供方法和思路,应对线上课堂在准备和开展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开学之前我自己对于全面线上教学最大的担心是网络连接是否稳定,还有一个问题是上直播课还是录播课。在参加了教务处和本系培训以及和同事好友一起试用了若干app和平台之后,我决定使用“教学立方 zoom直播”的形式。教学立方这个平台我已经用了一段时间,熟悉其应用,也很喜欢里面比如小测、签到、互评等各种功能。zoom是第一次听说,应用下载了之后发现功能强大,非常适合语言教学和课堂活动组织。
目前我使用“教学立方 zoom”的课堂流程如下:
教学立方的作用体现在提前上传课前或者课后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资料、作业练习等,并组织多类型课堂活动,如签到、小测、公告、互评等。网络不稳定的时候,学生也可以及时找到学习材料阅读观看、保持学习的流畅性。
zoom可以较为理想地实现实时的线上课堂,保持与线下课堂较为一致的互动频率和效果。特别是大会议室里还可以把学生分到小会议室进行小组讨论(可以随机分组或者指定分组),学生自主开启音视频参加讨论、分享观点、练习口语和思维、体验合作性学习。老师可以加入小组旁听或答疑,学生也可以邀请老师加入小组答疑或指导。学生共享自己电脑端也是一个很有用的功能,通过学生共享作业,老师可以即时讲评学生习作,大班重点讲评两三篇,小班可以逐篇讲评。zoom录制功能也方便老师回看课堂效果和学生表现。
开学一个月以来个人最大的感受是在南京大学这个学习社区里,每一个人都很认真、都很有智慧,所以线上课堂的开展才如此丰富多彩。比如培训交流群里经常有老师随时分享技术秘籍、提醒线上课堂会碰到的问题、提出方法建议等。准备网课的过程中我向其他院系和本系的老师学习了很多,受益匪浅。 比如我所在课程组的三位老师,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专长选择了保障教学的授课方案。组长张洁老师适时组织小组线上会议,交流教学经验:她在自己的课堂中娴熟使用钉钉直播,ppt课件在内容丰富、整洁美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各种动画效果,趣味生动。王晓虹老师在已有课程微课系列的基础上又录制了新的录播视频,课前在教学立方提前发送,并在教学立方或者qq班级群给学生发送详细的课件使用和课堂活动说明,给予清晰明确的在线指导和大量课前课后反馈。我们相互学习,把好用的方法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彼此支招,彼此鼓励。
而学生们,无论他们身处哪里,都在认真看着书、完成着作业、准备着阅读和汇报、参与着课堂。在课程qq群、微信群或教学立方讨论区里,他们分享着词表、整理着课堂问答、互相回答着问题。我想学生们也在努力适应着网课,克服着困难,比如网络不畅、流量耗费、设备故障等,可能还有老师不能了解到的状况。而老师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准备好plan a、plan b、plan c。直播有困难就用录播,电脑端连不上就用手机传输。be connected; be ready!
春天来了,阳光温暖。我想复课之后回到校园,老师们和同学们都会遇到重新适应的问题。比如线上课堂里,学生发言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而常规教室里,声音小的同学发言就并不容易那么听清。我所喜爱的随想随写板书功能到时要克服讲台到黑板的距离。在线收集学生的回答和实时反馈也比常规课堂更便捷。我的爱人是数学系老师,他的课堂最常用的zoom功能是白板和屏幕注释,学生也可以使用注释功能在白板上答题,展示推导过程。而回到教室以后坐得远的同学就会不太容易看清黑板上的字,在众人注视下上台答题可能也需要更多的勇气。所以,无论线上线下,思考教学是日常,是“现在”,是时时探索,常备常新。
【特别感谢教务处和大学外语部的培训,感谢王自强和彭成磊老师的教学立方团队(teaching.applysquare.com),和姚舸老师强大的“南大盒子”(box.nju.edu.cn)】
(作者/大学外语部 张沂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