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开篇是不一样的。自1月20日开始,全国打响了一场与新型冠状病毒斗争的全民战役。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线上教学工作小组。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南大社会学人对教育的认知,对学生的关爱。
工作部署,全院大动员
自1月30日接到教务处要求为新学期开学做好各类准备工作的通知起,学院负责本科教学工作的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和教务员等老师就开始忙碌起来,逐一进行工作部署。2月4日,学院线上教学工作小组的工作全面展开。走在最前面的是统计工作,我们对本学期44门本科课程46位任课教师2月17日前的到岗情况进行了摸底。在掌握了全体教师都能及时到岗的情况下,学院积极响应学校推行的“线上教学”的号召,组建了“社会学院线上教学交流群”,开始对全院教师进行组织和动员。学院线上教学工作小组每天及时转达教务处线上培训的各类通知,动员全院有教学任务的老师参加学校教务处组织的各类线上课程培训活动,并为老师们答疑解惑,鼓舞士气,做好服务,圆满地实现了线上教学培训的全覆盖。
经过多日线上教学的宣传、培训,以及沟通和解释后,老师们渐渐从一开始对线上教学的畏惧、不了解,到最终所有课程都接纳了线上教学的方式。紧接着,学院线上教学工作小组对本学期所有课程的教学方式、倾向的平台软件和教学班级调整情况又进行了一轮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同时充分征求了任课教师的意见,在对多款直播软件进行测试和比较之后,最终决定使用现场效果和流畅程度都较为满意的zoom视频会议系统进行现场教学,并结合学校教务处开发的教学立方平台进行有关的教学管理。另外,还有些老师为课程专门组建了qq群或微信群,随时和选课同学保持密切的沟通。直播软件的统一加上高效的管理和沟通方式,不仅为老师们之间分享和交流在线教学的经验提供了便利,也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在线上学习时可以免于在多款软件中切换。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线上教学和管理的安排方式,能够使几乎所有的课程(除了极少数的几门课因特殊原因推迟一周上课之外)都能够按照我们的原定的课程表进行上课,不会打乱教师和同学们的作息规律,最大限度地还原常规的教学方式和效果。两周之后我们老师和同学积极正面的反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总体而言,时间紧、问题新、任务重,这是本学期开学面临的实际形势。本着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务管理工作者,所有人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这场全新的挑战中,为新学期的到来全力准备着。这也是我们社会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忠于本职、尽全力为战胜新冠病毒疫情所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主播开讲,终于等到你
2月17日,按照既定的课程表,线上教学正式开始。我们的老师化身主播,面对屏幕以及屏幕后无数求知的眼睛,将知识娓娓道来。据学院统计,第一周所有课程开课顺利,同学们对线上教学非常欢迎,热情高涨,第一周共有近3000人次参加了社会学院所开课程的线上教学,各门课程到课率近乎100%。
面临教学方式改变和教学内容调整的挑战,学院老师全力以赴,课前认真备课、课上激情讲授、课后耐心答疑,努力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线上学习氛围,获得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
心理学系陈昌凯老师的《心理学与生活》是国家首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考虑到疫情可能会影响到学校原定的教学计划,陈昌凯老师响应学校教务处的号召,于2月4日就在网上开通了该课程,作为南京大学的一门“通识慕课”,让学生在家里就可以直接学习。课程开通后,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选修人数达到620人。同时,陈昌凯老师还对原来的线下课程迅速做出调整,在一年级社科大类的平台菜单课《心理学概论》以及全校性的通识课程《心理人生》当中增设了精品spoc课程《心理学与生活》,将两门原有的课程变成了“在线学习直播授课网络讨论”的翻转形式,让学生一边在线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一边在直播授课中更多地展开课堂讨论与思考,从而真正实现了“翻转化教学”,不仅解决了学生无法到校上课带来的困难,而且让“课堂”更加丰富与充实。
此外,在本学期开始前,陈昌凯老师应江苏省教育厅的邀请,在家中赶制了《超长假期 重启2020》的疫情防控微课,并于2月15日在“江苏高校疫情防控培训网”上线,从生理、安全、控制和意义四个层面,与全省高校师生一起分析疫情之下的心理状态,探寻合理、科学的应对方式。
陈昌凯老师疫情防控微课
心理学系张腾霄老师本学期开设心理学系专业选修课《进化心理学》,该课程为南京大学翻转课堂教改项目,受疫情影响,原教学方案无法完全执行,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改用“spoc zoom直播微信群教学立方”的综合模式线上开学。学生在spoc网站观看老师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同时完成课后练习和文献阅读。spoc上共40集微课全部是课程核心知识点视频,专门为线上课堂录制。在正常教学时间,老师和学生通过zoom在线授课,进一步讲解课程中的重难点,并通过教学立方完成考勤和教学互动。课外时间,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随时和老师、同学联系,沟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综合手段,《进化心理学》顺利开课,学生反映教学效果很好。
张腾霄老师开展线上课堂
心理学系肖承丽老师跨院系为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讲授《认知科学导论》。为更好地让人工智能和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们了解人的认知机制,实现跨学科知识融通。肖老师通过教学立方发布课程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以针对性备课;通过提前录播上传课程视频,方便同学反复观看;通过qq群中进行sci/ssci/ei的认知科学新进展文献报告的作业形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拓展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
肖承丽老师正在授课
社会学系陆远老师在本学期有两门本科生课程,均采用了“zoom直播教学立方微信群”的授课方式。其中,《社会学概论》为面向19级新生的平台菜单课,选课人数近200人,规模大,掌控难。为保证教学质量,陆远老师提前规划,认真准备,及时上传相关课件和阅读材料,并通过微信群与同学们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大家线下阅读和线上讨论。目前,陆远老师正在考虑增加平时课程作业的多元化展现方式,以激励和督促同学们的居家学习热情。
《公益慈善组织的创办与领导》系南京大学创新创业课程,由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田蓉和胡明两位老师主持,邀请社会服务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同时也受到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的资助。为适应线上教学,田老师和胡老师专门制作了电子海报招募有兴趣的学生,并展开网上的班级建设,同时建立微信群,推送和交流行业信息、研究信息。在课前,相关阅读材料和作业要求会发布在课程立方里,在教师授课部分完成后,也有一个15分钟左右的答疑和自由讨论时间。目前已进行了两周的教学,开展效果良好。
陆远、胡明两位老师正在授课
关爱学生,社院一家亲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疫情严峻,社会学院老师们除了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对学生的关爱与引导。部分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当下的疫情,渗透课程思政,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心理学系陈昌凯老师在线上教学开始后,便迅速更新课程,补充与疫情相关的内容,并在讨论区与同学们展开相关的讨论,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从中有所学习,了解疫情、有效抗疫。
在学生管理方面,开课第一周,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就完成了对没有按时参加线上教学的学生的统计工作,并将缺课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工老师,以相应学校政策,对有实际困难的学生进行帮扶。学院一位同学家中网络不足以支持视频网课而申请了学校困难补助,他说:“南大的补助政策是我了解的学校中最人性化的,感谢学校的关怀,能让我在特殊时期克服困难,保证学习不掉队。”
此外,为保证学生在家中正常作息并按时上课,学院还发起了“自律养成计划”活动,成立自律打卡小组,由2019级硕士生李靖怡担任组长,鼓励同学积极投入自律计划,督促同学们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目前已有百余位同学参与其中,也有半数的同学达成了连续打卡成就。
“自律养成计划”打卡情况
居家学习,同学反馈佳
对于同学们来说,居家线上听课是前所未有的学习形式,但却解决了因疫情蔓延而无法返校进行学习生活的困境。一方面,生动有趣的课程使每天的生活变得充实,解决了同学们持续性闲居家中学习积极性减退的问题;另一方面,课程按计划地有序开展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同学们各项规划的顺利进行。经过两周线上听课,同学们由最初的不习惯到逐步接受,对学院的线上教学给予了较高评价。
社会学系的李昊锐同学表示,网络教学有很多方便之处:教学资源传递更加及时了,方便整理和复习;更换会议id一步操作代替了换教室的忙乱,节省了时间;中午下课就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饭,不用挤食堂等等。此外,每门课都有课程群,群里的老师、助教随时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虽身处家中,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学习氛围。
丁永乐同学反馈说,老师们采用的线上教学方式各有不同,但是都很不错。有些老师采用录播的方式,我们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必要时还可以重复观看,很方便;有的老师采用直播的方式,老师们准备充分,讲解详实,直播过程中与老师线上交流的互动方式对性格内向的同学来说非常友好,平时课上不怎么说话的同学也变得很活跃了。
线上教学截图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学院44门课程顺利开展,在线教学经受住了考验。社院人将秉承“创造健康社会”的院训,在疫情面前勇担重任、勇当先锋,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奋进姿态, 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社会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