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进入关键时期的背景下,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号召,做到中央有要求、南大有行动、落实见成效,南京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以不寻常的在线教学方式开学了。由于海外教育学院不仅有中国学生,还有数量众多身处不同国家、不同时区的留学生,这给在线教学带来了新的难度。但全体师生勇担责任、汇集智慧,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方式方法,以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克服各类困难,用坚守和情怀确保在线教学“一个都不能少”。
在线教学——有规划、克困难、见实效
根据学校的统一工作部署,海外教育学院认真开展各类调研,了解学生在线学习硬件条件情况和教师们对在线授课的建议,为在线教学制定了专属教学方案,为各类课程的在线开展提供科学的指导,确保教师在进行在线教学时能够从容应对、保质保量。由于学生国别多、时区多的特殊情况,不少课程的上课时间成了大问题,为了照顾到尽可能多的留学生,学院将课程时间调整为北京时间14:00-23:00,尽管这一安排加重了晚时段授课教师的负担,但是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到课,老师们都积极配合,毫无怨言。由于很多老师不熟悉在线教学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网络教学和资源开发中心”,请具有丰富网络教学技术经验的张斌老师和宫辰老师建立线上教学微信群,在微信群中,老师们互相帮助,分享各类在线授课经验,共同进步。
海外教育学院张斌老师录制课程用到的“十八般武艺”
为确保在线教学的学生上课状态,院系学工与教务联动,辅导员及时向教务员和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出勤和听课状态,经常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教学院长曹贤文老师带头建设线上课程,综合采用教学立方、腾讯会议和微信等各种线上教学平台,于2月17号上午10点首先按时上课,和同学们实时讨论。由于海外教育学院在疫情发生之前已建设了全球的慕课、微课等线上课程,相关经验丰富,因而在此次在线教学过程中,在线课程质量优异,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其中程爱民老师主持的在线课程《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上线中国大学mooc,选修学生总人数达13179人,活跃学生人数达8097人。
海外教育学院全球慕课《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听课学生数据
在线教学是相对较新的模式,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诸如师生难以互动、学生课堂参与感弱、如何保证听课质量等等,但老师们也在不遗余力地相互交流分享,共同探索各类方法以克服在线教学的局限性。比如徐昌火老师的《现代汉语》课程会提前两周发布讲义,内容包括教材导读、问题集锦、补充阅读材料等,上课则是“师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方式。中国本科生会将老师上课所讲授的内容整理成讲稿发到课程群里,供外国同学参考。而徐昌火老师也会在课程群分享随手拍下的“春日百花”图,同学们都纷纷跟帖,在课后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气氛,弥补了线上教学师生无法建立更紧密感情的问题,以课后带动课上,促进了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学生也表示这样的互动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他们对于课程也更添一份喜爱和期待。此外,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课堂参与感,周明芳老师在每次课程的最后会请几位同学打开视频,回答跟本堂课所讲内容相关的问题,计入总评分,以此来督促同学们认真听课,积极参与。
宅家学习——严律己、解难题、享收获
在这次在线教学的尝试中,不仅老师们在想方设法讲好课,学生们也在克服困难听好课。海外教育学院众多的留学生们在开课前注册软件时就遇到了不少问题,国内很多软件注册时都要求手机短信验证,但留学生们却无法接收。学院的老师们与学生们一起,积极协调留学生国内软件平台注册问题,尝试了多种国际通用的在线教学软件与平台后,最终确保了大家都能正常加入在线授课的班级。尽管学院已经提前考虑了留学生的时差问题,调整了授课时间,但是还是无法避免一些学生凌晨就要起床,也有的要学到半夜。身处俄罗斯的雨日同学,尽管身体不适,仍然带病坚持凌晨3点起床上网课。
面向国际——担责任、传经验、展形象
停课不停学,老师们和同学们为在线教学做出的努力和在云课堂中传递的知识都是疫情中南京大学坚守职责、乐观应对的体现。海外教育学院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由于同学们身处各地,疫情防控和教学管理都远比中国同学困难得多。为了做好相关工作,海外教育学院党政领导、各行政办公室和班主任老师做了大量工作,包括自疫情发生后,跟国外各合作院校和教学组织即时沟通,协商项目安排,保持合作,增进友谊;跟留学生一一联系,及时沟通管理和教学安排。特殊的时期,特殊的课堂,在让外国同学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的实力与担当。在海外教育学院,在线教学传递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国家的正面影响力。
海外隔万里,云端盼春来。纵使中外学生遍布全球相隔万里,学院也排除万难,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是南京大学的责任与担当;纵使中外学生遍布全球相隔万里,同学们也都满怀信心,坚信我们终将赢得战“疫”的胜利,走下云端,走进线下课堂,在春日的暖阳中互相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