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03-26浏览次数:666

[编者按]2020年春季学期有点特别,一场疫情阻隔了师生回校的脚步,但阻隔不住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热情。今天的主角是匡亚明学院的一名青年教师,入职以来,教学育人表现突出,连续两年分别荣获“2018年度南京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奖”、“2019年度南京大学魅力导师奖”。让我们一起走近匡亚明学院陈爽老师,以及她的线上教学感受——


教学前沿,共克时艰

本学期,我给2019级匡院和化院的本科生上《化学原理》课程。为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课程的影响,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落实学校“做好春季学期教学工作预案”的要求,前期我参加了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在线教学培训,了解掌握教学立方、zoom、腾讯会议等教学平台的使用,积极探索在线教学新模式。

为保证教学质量,切实做到线上线下同质等效。我从国外知名高校同类课程那里获得启发,在线上授课中加入“课堂小测”环节,并在课后通过教学效果反馈问卷调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需求。网络平台方面,前期主要使用zoom,但因为网络卡顿的原因,之后改用腾讯会议进行直播。

自我感觉,线上教学需要付出比线下教学多几倍的心血与精力。我将课程设置为多个环节。课前准备课件、录制视频、设置互动习题,并提前一天提醒同学们预习。每次上课,都会先提供手写知识要点大纲,复习上次课程内容,之后有十分钟的课堂小测(设置3-4道选择题),然后讲解小测选择题和课后作业,再开始新课内容。每个环节,都不断提问增加互动,最后设置一个集中解答提问环节。课后会布置3-4道论述和计算题,并线上敦促同学们复习。

立德树人,科研并行

疫情初期,一些同学因为不能返校而产生了焦虑,担心自己的科研进度受到影响。知道这件事后,我第一时间qq联系课题组的每一位同学,鼓励大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疫情,自觉遵守、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同时支持、指导他们利用这段时间积极完成各自的科研任务,同舟共济,疫情防控阻击与科研学习两不误。

同学们都很配合,我们将组会转移到线上,开学以来,每周都会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召开。在此期间,一年级硕士别洁同学完成了2篇论文,拟分别投稿nanoscale horiz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对本科生的科研指导则要与教学相结合,引导他们逐步找到科研的方向。疫情期间,匡亚明学院17级管瞳同学完成了pvdf-trfe铁电高分子的monte-carlo建模以及作为人造视网膜器件单元时信号传导的工作,另一位18级数理方向的本科生也找到了相对适合的具体研究体系——纯有机钙钛矿,并在指导下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开展研究。看着学生们做出成绩是每一个老师最为快乐的事,2019年,我的本科生们以第一作者已经发表3sci论文,还有2篇论文正在投稿,希望这样优秀的科研苗子越来越多。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感恩我们可敬的医务工作者们为众人的安危奋不顾身,也感谢我们可爱的同学们无论何时都能矢志求学。疫情终将过去,但是我们的故事不会停,年轻学子成长的脚步不会停。


匡亚明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