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04-20浏览次数:2067


2020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开学日期一再推迟。为抑制疫情蔓延,南京大学全面开展本科线上教学。有同学笑称,小时候写过的一篇命题作文中大家“足不出户就能上课”的想象竟然变成了现实。

虽然学校之前也曾开设过线上课程,但本次网课却与之前有着本质的不同。通过2个月的学习,老师和同学们都渐渐熟悉并习惯于运用教学软件来进行线上学习,从面授到互动到作业,老师和同学积极配合,甚至某些线上课程的授课效果超过了传统的线下课堂。

疫情期间,张冬梅老师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巧妙安排、互动配合、兴趣激发、前沿研究等多种方式,较好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探索了实验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同学们因此而受益匪浅。我们作为张老师《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学员,将为大家分享这段时间线上学习的体验。


1.创新开展教学,激发课堂活力

网上教学对于实验课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生物化学实验》是我们的第一门生物学实验课程,涉及多种精密仪器的使用和复杂的操作方法,故而线上生化实验课曾一度被同学们怀疑为可能是“纸上谈兵”。

为了最大程度减少线上课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张老师充分发挥了《生物化学实验》慕课的作用,制定了线上观看实验操作视频、开学后再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学方案。同时,提前对考察创新、自由设计的综合实验部分进行预设和充分的讨论,极大地节省了后续校正方案所需时间。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实验小组成员立足特殊时期的“科研前线”,对新冠肺炎开展了详尽的探究式学习。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共享交流,使先进、创新的科学前沿通过无限的互联网交汇,擦出了智慧的火花!

得益于课程的灵活设计,同学们学习心态积极,原本“单薄”“苍白”的平面教学、无实物实验教学在大家的探索下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不仅有效利用了在线学习资源的优势,更开拓出一种全新的网络实验教学模式。

具体来看,张老师的生化实验课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部分:

第一步,利用spoc平台同步学习《生物化学实验》慕课。同学们观摩学习试验全过程和讲解视频,参与自测题,对实验中有思考价值的地方发帖讨论;第二步,课堂上老师通过讨论、提问等互动方式,检验同学们的慕课学习成果;第三步,对于有科研价值和创新点的综合实验及新冠病毒研究,同学们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演示、汇报。除此之外,张老师还开启“翻转课堂”模式,把个别实验交给同学们进行讲解汇报,极大地丰富了课堂体验。

这些巧妙的方法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实验,为后续的实际操作和综合实验设计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课期间的课堂时间。


2.聚焦新冠专题,探索前沿奥秘

生物化学这门学科与新冠肺炎疫情科学研究关联紧密,在课程学习中有很多可以拓展研讨的地方。张老师特此开设了“新冠肺炎专题系列专题讨论”,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新冠肺炎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报告的形式展示调研成果、进行师生讨论。

同学们对于新冠肺炎分别从病理学、临床症状、检测与诊断、药理学、传播与防治、疫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做了详细的报告。报告之余,同学们还根据了解到的知识和搜集到的文献对其他人的报告进行了提问和补充。这段学习经历让我们明白,科研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楼阁,相反,它与人民的生活幸福、生命健康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

以关于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受体ace2的讨论为例:卜珑源同学的报告中首先提及ace2在病毒转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王者同学随后引用文献实例论证ace2作为covid-19的受体蛋白的可能性;随后丛成歌同学补充西湖大学的周强团队对ace2covid-19的受体蛋白的确证研究,并对covid-19入侵细胞的机制进行了阐述。最后,由负责报告covid-19病理学的盛雨坤同学从分子角度探究了s蛋白中s1亚基与ace2的结合作用,并对ace2covid-19侵染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总结。就这样,经历同学们的讨论和一步步的补充完善,covid-19侵染细胞的机制最终“真相大白”。

这种“全员参与、全面角度、全力探寻”的方式帮助我们逐渐接近真相,在揭开生命神秘面纱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了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3.结合个人体验,浅谈线上教学

利用zoom等会议软件,老师、同学通过网络看到彼此,聆听彼此,就如同近在咫尺,使我由衷感到亲切。这种方式既没有影响教学进度,又很好地保障了大家的安全,在抗击疫情中功不可没。作为一名学生,对于网课我是非常适应和喜欢的。虽说线上教学难免影响实验课程操作部分的顺利开展,可综观本学期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老师和同学们仍能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资源,灵活学习。

老师调整课程安排,把理论部分与实操部分分开,通过视频实操预演减少初学者的“失误”,对我们帮助很大。可见,线上教学作为疫情期间的特殊响应,在教学效果上并没有打很多折扣。由于实验课本身的限制,线下教学和实际操作仍是不能被替代的,可师生共同努力,尽可能地利用各类资源,调整教与学的方式,这足以将疫情对教学的影响降至最低。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网课也是对我们自学和自律能力的一种检验。在大家关闭话筒和摄像头、老师无法像在教室里一样监督的情况下,真正自律的人不会因此而松懈怠惰,相反,他们更能在大浪淘沙后熠熠生辉。

不过遗憾的是,线上教学能暂时取代线下教学,却永远无法代替校园生活。即便很多线上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这终究只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必不可少的线下社交、组织活动是网络所难以取代的。我们在积极配合开展线上教学、自律自强的同时,也期盼着疫情的“冰雪”消融,美好的“春天”到来。



(作者:匡亚明学院 盛雨坤 丛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