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病毒,不隔离知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这个春天,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的24门本科课程均按照课表时间进行在线教学。老师们根据每门课程和年级的特点以及自己的能力,分别运用了腾讯课堂、zoom、教学立方等多种线上教学手段。目前,24门课程中既有直播课程,也有慕课 spoc课程,以及录播课程。尽管缺少了往日课堂的教学气氛,老师们也都缺乏做主播的经验,但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也呈现出别样的美好。
《地球流体力学》是一门前期有一定慕课建设基础的专业课程。在本次疫情期间近1个多月的在线教学过程中,线上慕课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仅为其他高校的相关课程教学提供线上资源,还为授课团队开设校内spoc课程提供了必要的教学支撑。在实际线上授课中,老师通过知识点视频和课件有效地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利用主题讨论、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环节,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进度,鼓励大家发表自己的认识、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针对线上授课的特点,课程在考评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改革,采用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大幅增加对学生线上表现的评价,激励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然后结合线上线下表现,综合打分。课程团队本学期还建立了课程qq群,及时和同学们联系沟通,关心同学们的学习情况,缓解同学们疫情期间的焦虑,对在线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重点给与帮助。虽然疫情为课程的教学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是师生们都以饱满的热情认真投入,保证了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实验课程《天气预报实习》主要采用了教学立方和qq群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老师提前通过powerpoint2016录制教学课件,上传到教学立方中。位于南大仙林校区内的南大气象台,每天24小时全天候接收处理从北京国家气象局通过卫星广播的大量气象资料。每次上课前,老师通过计算机远程桌面访问气象信息处理服务器,编辑批处理文件挑选所需要的高空图、地面图、卫星云图和数值预报资料,并经过压缩处理后通过ftp文件传输方式,把天气预报实践教学所需的气象资料下载到个人电脑,再上传到教学立方或qq文件共享区,供学生自行下载,自行解压后就可以通过micaps文件检索方式,查阅气象资料。通过比较几种在线直播教学方式,老师发现qq群课堂教学方式比较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在qq群课堂里,通过共享屏幕,在本机上操作micaps系统,分析讲解和制作天气预报,与同学们在课堂上上课效果接近。此外老师还通过同学关系从某省气象局华为云会议终端welink观看中央气象台天气会商,使用屏幕录制工具后,上传至教学立方、课程qq群,供学生下载观看。每次上课时,老师还会安排适当的课堂作业,以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同学们如有问题可在qq群里提问,老师会统一在qq群里解答。
对于不少老师运用的zoom直播课程,老师们的主要感受是在线教学的辅助工具,比如教学立方,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师进行课堂互动,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反馈。在线教学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在线辅助教学工具的使用,其实是有望比线下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因为此次疫情带来的网上直播授课,不少老师第一次接触在线辅助教学工具,并切身感受到“互联网教育”的便捷高效。有的老师感慨,在线辅助教学工具课堂直播教学(要么在线、要么在教室)应该是未来教学发展的趋势,建议学校应该大力加强在线辅助教学工具的建设。
这端老师们为了网课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变身“主播”,那端同学们也对这别样的教学颇有感触。从2月17日南京大学在线开学以来,同学们上网课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相对于正常的课堂授课,网课对于同学们来说有利也有弊。对于录播课程,看录播的形式,一方面很方便,如果某个地方没有看懂,可以反复回看,便于课后的复习巩固;但另一方面,对于自制力不太强的同学可能会导致看网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会按时去看。而且录播课程的互动性也比较弱,就是一个比较单纯的接受知识的过程。有的课程的视频内容非常多,内容又有点难,再加上“课立方”的平台在看视频的时候会遇到网络卡顿现象,影响了观看感受,可能两节课下来并不能全部看完并理解掌握,也没有办法很有效率地完成小测,只能课后再去花时间。
通过这段在线上课的经历,同学们更加体会到老师们的不易。不论是微课还是直播,老师们都要事先费心准备,甚至付出比线下授课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同学们也第一次感受到一个鲜活校园的宝贵。往日总觉得知识无界,在哪儿都能学习,校园无非提供一间教室、一张课桌。只有在独坐电脑屏幕前,手边除了鼠标空无陪伴时,才知道往日里身边吵吵闹闹一同学习的小伙伴们是那么不可或缺。也因为有了这段网课的经历,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们都会更加珍惜在校园里的日子,更加热爱这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