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20-04-13浏览次数:716



冠肺炎疫情期间,工程管理学院依托各级各类在线教学平台,探索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质量过硬的在线教学活动,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坚守教学一线,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各类空中课堂,在向同学们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表达着对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老师产生了不同的感受,针对线上教学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思路。

一线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直接负责人。为保证在线教学的效果,老师们上课前会将课件提前发布;课上,会通过ppt或板书的近距离播放,标记讲解原理,展示思维过程。通过突出重点、强调互动等教学方式,启迪学生自由思考,确保学生们跟得上教学节奏;课后,老师们发布作业并及时批改,加强答疑频次,巩固课程内容。通过近阶段老师们的反馈,教学进度与线下教学无异,从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来看,线上教学效果良好。

徐红利老师采取zoom直播与教学立方相结合的在线授课模式。从教学效果来看,每次课程学生的出勤率都达到100%,作业提交率达到95%,且作业完成质量超过往年,课件和课程材料的阅读率也较高。徐老师利用教学立方平台完成作业布置、互评,之后将作业放进直播平台进行展示和讨论,同学们能了解到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和成果,互相参考和借鉴。

除直播外,部分老师采用微课录播的形式授课。刘烨老师的《金融风险管理》采用了微课 frm习题直播答疑的讲授模式,整体教学效果达到预期。微课录制每章的知识结构,便于同学们回放和理解;习题则引导大家关注重点,拓展视野。

陈春林、辛博老师的《机器感知与智能控制》采用了“微课教学立方 qq群”的网上教学模式。这门课是双创课程,正常授课时需要大量的课堂实践动手环节。在得知学校将开展线上教学后,两位老师迅速对本学期授课内容进行调整,以智能制造和数字工厂的视角来讲授机器感知和智能控制。他们还邀请了企业导师加入授课,结合时事,就同学们关心的疫情、口罩问题,讨论了口罩生产过程中的智能制造问题,深受好评。

随着线上教学的开展,老师们也深入思考,对线上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日后改进工作进行总结。

在教学节奏上,赵佳宝老师观察到,在线上教学过程中,老师能及时了解同学们的现场反应,不利于即时掌握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从而影响教学节奏。对于这一问题,方立兵老师提出了改进思路,他建议老师们充分利用教学立方,通过随机抽查提问、抢答等反馈判断同学们是否认真上课。除了课堂上的反馈,还可以在课后学习素材、作业、时段答疑讨论等方面尽可能发挥在线教学工具的优势,从而检验学习效果。

因疫情而被动开展的线上教学也产生了主动而积极的影响,老师们结合在线教学心得规划教学方案,极大推动了我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俞红海老师认为,此次新冠疫情引发的线上教学模式探索,带来的影响和冲击不是短暂的,而是结构性的长期改变。一是教学理念的转变,线上平台的采用,有效推动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二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即使在疫情结束之后,也有必要继续部分采用线上教学,即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这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此次大规模长时间的线上教学实践,老师们克服了此前对线上授课的畏难情绪,更加积极地投身在线课程建设。

除了线上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我院学生还积极参加今年2-3月举办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学院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发扬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顺利完成了此次比赛。

整个比赛过程中,同学们虽无法进行线下交流,但大家想出了很多方法来提高交流的效率。2017级工业工程专业的王泽宇同学表示,线上比赛每天投入的时间比线下要多,小组成员会确定早中晚三段时间汇报当前的进度并规划之后内容;2017级金融工程专业张紫欣同学由陈彩华老师负责指导,她介绍陈老师在比赛前期就寒假如何准备给大家提出了有效的建议,在比赛结束后,也时刻关心着大家的动态;2018级金融工程专业张紫宣同学的指导老师是徐薇老师,她表示徐老师实时跟进比赛进展,与同学沟通思路,对目标进行了明确的阐释,并且还推荐了相关文献,最终帮助小组顺利完成了比赛。

同学们表示,疫情虽然增加了沟通的难度,但这也锻炼了大家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工管师生在疫情面前勇担重任、迎难而上,全体学生将继续努力,踊跃参与线上授课,加强自主学习;全体老师将再接再厉,完善线上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设计,加强在线课程开发,勇敢地迈出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的重要一步。


(工程管理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