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正是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教务处准备了多个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预案,及时启动开展全校范围的在线教学。为了让师生尽快适应在线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形式,尽最大可能地保证教学质量,学校招募了一批技术助教志愿者。百余名学生响应号召,积极报名,他们大部分是先前具有混合式教学助教工作经验的研究生,也有几位人工智能学院的优秀本科生。他们参与学校组织的技能培训,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一个个化身技术达人,特别是在开展在线教学的初期,不分日夜,24小时在线,帮助师生尽快适应在线教学,保证在线教学平稳进行,成为“停课不停学”这场战“疫”中一支强有力的辅助队伍。
下面分享一篇来自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担任技术助教的工作经历,和一则趣事。
(一)发挥专业特长担任技术助教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强梦烨 17级硕士生
2020年2月4日,学校招募在线教学技术助教的信息。当时抗疫形势严峻,我所在的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呼吁我们发挥专业特长,帮助老师们进行在线教学。我想,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在这种时候就应该积极响应号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此我报名参加并被分配到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为师生提供买球的app软件下载的技术支持。
事态紧急,学校教务处立刻创建了技术助教微信交流群,连续几天对我们进行技术培训。我们志愿者先前都有一些协助老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经验,对电脑操作比较熟悉,所以面对新软件并不害怕,很快掌握了基本的软件操作,掌握了一定的买球的app软件下载的技术支持能力。后来,我们加入到各自负责的学院qq群或者微信群里,亮明身份,及时协助老师们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也加入到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教师群中,整整两个月,每天群里交流分享不断。老师们很认真,上课前都会找我们技术助教多次测试,以保证正常教学顺利开展。看到可爱的老师们认真学习软件的样子,我们倍感肩头的责任。一方面,作为助教,我们需要解答老师在软件使用上的问题。之前有老师询问了关于评分系统的问题,软件方给出的方案不符合老师的需求,于是我和陈旭东助教用自己的账号进行模拟测试,根据老师的需求,给老师提供了折衷方案。
另一方面,在提供实时买球的app软件下载的技术支持的同时,我也多次协助院系组织老师们开展实践层面的交流,联系率先开展在线教学的老师分享心得体会,供往后上课的老师参考,提出的措施和注意点也更有参考价值,这种互帮互助的模式让老师们更快的熟练掌握网络教学的过程。
抗击疫情的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的老师们也越来越熟悉在线教学,保障了本学期的正常教学。老师们纷纷表示,人过半百,居然获得新技能,并慢慢熟练掌握了。我想,这是我发挥专业特长,为抗击疫情所做的小小贡献,虽微不足道,却也成就满满。南京大学认真可爱的老师同学们,让我意识到,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必将胜利。
(二)趣事一则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周建 19级硕士生
老师:“为什么我刚刚上完课,教学立方里的授课记录只有一次呢?”
(正要洗澡的我心想:这个消息可真及时,再晚两秒我可就下水了呀。)
我:“好的,我来看看,您别担心。”
这个问题我从未遇见过。首先我查看了教务处老师整理的资料,在里面未曾出现过这种问题。再来搜搜看教学立方交流群里有没有老师提过相关的提问。奇怪,也没有!
(虽然此刻身上只披了件睡衣,但我却丝毫察觉不到冷···)
在没有现成的答案下,还是需要靠我自己的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立刻登录教学立方,选择上课,三分钟后点击下课。然后,我发现我遇到了和那位老师一样的问题。点击下课后,我的授课次数并没有增加。
这是因为上课时间比较短?还是系统出问题了?
然后我去课程记录中查找,发现课程记录中我刚才那节课的是有记录的。那就说明系统无障碍,与上课时间的长短也没有直接关系。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哪呢···
我:“老师您好,教学立方买球的app软件下载首页里授课次数的统计是到昨天的呢。所以,你今天刚上完课,要明天才有记录哦。”
老师:“你说的有道理啊,我刚才在页面中寻找的时候,看到这上面的统计日期好像也是截至到昨天的。”
我:“嗯呐,不用担心,教学立方不会把你的课给吞掉的哦。”
发现这个的原因,我也是大腿一拍,笑道“原来如此”。
其实,在担任技术助教的这段时间,这样的有趣的事情也是不少。当我们去解决网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这个过程不会很轻松,但是每次解决完问题,我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很满足。老师们和他们的课程助教在前线开展在线教学,我们则做好技术的后勤的保障。作为一名技术助教,也是很荣幸的呢。
好了,该去洗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