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旧迎新之际,南京大学悦读书社邀请到浙江大学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蒋介石的成败之鉴”的学术讲座。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里峰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历史学院孙扬老师参与了讲座。讲座吸引了南京大学从本科到博士的莘莘学子,横跨文理各领域,诸多同学提前来到会场,参与悦读研讨。
讲座开始,陈教授首先给出了他的观点:蒋介石成功与否不能用简单地用二分法下结论。在国民党里面,蒋是一个成功的人物;作为一个个体,蒋介石能从浙江奉化一个悲惨的家庭里走出来成为一个领袖,当然也是成功的。然而其失败也是显而易见的。
接下来,陈教授从成功和失败两方面阐述了他对蒋介石研究的心得。
首先,蒋介石的成功得益于他较为开阔的世界观,认为中国的问题需要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解决,这也导致了在许多重要场合他首先会从国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蒋的留日经历导致他目光囿于日本,认为日本有世界上最好的体制,这也成为了他的世界观的盲点。陈教授提到,蒋是一个有底线的民族主义者和有限度的国际主义者,这使得他能够在有原则的条件下接受国际援助,同时蒋也乐于帮助其他更弱小的国家。当然,蒋的个人才能不能忽视。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颇具军事才能,但是又常打败仗,最后国民党失去大陆,这一点颇值得研究。蒋介石师法曾国藩,日记一记便是55年,从不间断,其毅力有目共睹。
蒋介石受挫败的原因在于他遇到了一个强大的对手,同时历史也没有给他一个好的机遇,总是频繁地爆发战争。蒋性格犹豫矛盾,格局狭小,执行力差,也是一个原因。他的私心和个人弱点也给国民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陈教授不无幽默地指出,蒋的性格适合领导一个省,却做不了国家领袖。
最后陈老师讲述了蒋介石的生前身后。蒋退守台湾后,进行了权威重建,加强了对国民党和军队的控制,造成台湾社会的“白色恐怖”。其在台湾的后半生,或褒或贬。他死后经历了一个从神化到“去蒋化”甚至娱乐化的过程,功过后人评断。
在讲座中,陈红民教授指出“阅读蒋介石”对我们有三重意义:既能够借此了解一个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成为对个人生涯规划的借鉴,同时又能加深自己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理解。在网络时代里每个人都是历史学家,每个人对历史的看法就形成了真实的历史。历史除了官方与学者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普通人眼里的蒋介石也是一个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现在是非常多样化的。
最后,针对同学“阅读蒋介石”上的问题,陈教授一一给予完整学理的解答。两个半小时讲座,最后作为南京大学的校友,陈教授回忆了自己在南京大学读书的日子,表示非常怀念在南京大学的经历,希望同学们好好珍惜。
本场讲座是南京大学悦读书社的2015年收官讲座,悦读书社在教务处高研院支持下,以自主悦读,学术情怀为宗旨,邀请校内外名师,为大家搭建追问名师,悦读经典之平台。外邀在学术上具有国际影响之教授为大家讲座,是悦读书社一项重要的系列活动。本场讲座主题新颖,内容详实,陈红民教授娓娓道来、言辞幽默,让我们受益匪浅,更加热爱阅读,提升人文关怀。
陈红民,历史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代表著作有《函电里的人际关系与政治——读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蒋介石的后半生》等。(悦读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