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04-08浏览次数:918

“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计划”于2015年秋季学期正式实施,学校组织专家精心编撰的《南大读本》已与全校本科生见面。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同学读好《南大读本》,开拓视野,掌握与养成阅读经典书目的方法与良好习惯,学校相关院系组织高水平专家团队,积极筹备与读本相配套的课程。首批3门单元导读课将于2016年春季学期面向所有院系、所有年级的本科生开放,欢迎学生积极报名。单元导读课属于全校通识课类型,每门课程2个通识学分,详细信息如下:

汇总表:“悦读经典计划”单元导读通识课开课计划

开课院系

课程名称

主持人

学分

上课日

上课时间

班级规模

哲学系

悦读经典“哲学与宗教”单元导读

唐正东

2

周三

9-10节,8:30-20:30pm

80

文学院

悦读经典“文学与艺术”单元导读

徐兴无

2

周四

90

历史学院

悦读经典“历史与文明”单元导读

陈谦平

2

周五

200

(注:上述课程将于2016年春季学期第3周内开课,请感兴趣的同学在开学前两周内通过教务系统自行报名)

附件:“悦读经典计划”单元导读通识课简介

l  课程:悦读经典“哲学与宗教”单元导读

一、教师简介

领衔教师:唐正东,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3年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07月留校任教。迄今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出版著作10多部(含译著及合著),主持国家十五、十一五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研究课题9项,获得各类学术奖励7项。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团队成员:

白欲晓,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1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9年、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2002年任教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兼任江苏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周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传统儒教、现代新儒学及三教关系研究。

杨维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其后留校于哲学系(宗教学系)任教。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佛学、佛教史、儒道佛哲学比较研究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

李承贵,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2003年引进到南京大学。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兼任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等职。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

马迎辉,男,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教育经历:南京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硕士学位,中山大学哲学系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欧洲哲学史外国哲学原著选读等课程。研究领域:现象学,现代法国哲学,现象学与精神分析,现象学与批判理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

张荣,男,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历:兰州大学(哲学学士)、山东大学(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学术兼职: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开设“欧洲哲学史”、“西方哲学通论”、“德国哲学专题”、“中世纪哲学专题”等课程。

王恒,男,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1985年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现象学与法国哲学,列维纳斯思想,后现代伦理,批判理论。开设欧洲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古希腊哲学现象学与存在哲学海德格尔研究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

周嘉昕,男,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20009月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20096月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毕业后留校工作。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目前关注的是现代世界的兴起及其思想史再现、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若干争论背景下的经典文献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

刘鹏,男,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9-2009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分别获得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年起任教于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20079-20089月,巴黎政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的后现代转向、法国科学哲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出版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获得多项重要的学术奖励。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导读书目大体上按“中、西”来编排。在“中”的部分,主要选取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道家、佛教的经典文本。不管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对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观点的论述,老子基于“道”对宇宙万物之变化的解释及其提出的无为而治的观点,还是慧能基于“即心即佛”的刹那直觉和体悟而提出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都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在经历了艰难的精神探索之后所收获的思想成果。在“西”的部分,首先选取了两位古代思想家的文本。柏拉图的理念论通过对永恒“是”及其可能性的追问,彰显了他对最高哲学目标的思考。奥勒留倡导按本性生活,正直地对待人生,主张爱人、宽恕与合作,凸显了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然而,我们将看到,当卢梭从社会的维度来解读人类趋恶倾向的形成,他开启的是一条对人生在世问题的社会性解读线索。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不仅明确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万恶”性,而且还清晰地阐明了这种“万恶”性的社会历史根源。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看到了人类意识主体的有限性,并致力于通过绝对唯心论的构建来探索精神穿过有限的意识形态而达到绝对知识的过程。韦伯从新教伦理的角度来阐释资本主义的起源,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科学发展过程的进行了再思考。本课程将引导同学们对上述十部著作的内容进行解读和把握。

三、课程目标

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明白并且对所属的社会有所贡献,就必须开启精神的探索之旅。这种探索包括对“人”与“世”(即社会)的双重探索。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哲学与宗教存在的理由。历史上已经有很多的思想家对此奉献过智慧,用他们自身的精神之旅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他们说出了生命、人性、社会、历史等的深层内涵,为当下的我们继续展开精神之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养料。对这些思想智慧进行总体性的解读,是本课程的目标。

四、教材及参考资源

教材:《南大读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资源:

钱穆:《四书释义》,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

陈鼓应、白奚:《老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杨曾文:《唐五代禅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亚历山大·科耶夫:《黑格尔导读》,译林出版社2005版。

普拉特纳等:《卢梭的自然状态:<论不平等的起源>释义》,华夏出版社2008年版。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三联书店2013年版。

a.f.查尔默斯,《科学究竟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9版。

五、教学方式

导读性讲座读书心得交流活动

六、教学大纲

悦读经典计划(哲学与宗教)将由单元主持人领衔开设一门本单元的系列导读课程,每人一次课(2课时)来导读1本经典书。加上总论和学生读书心得交流,约12周左右。

周次

讲授人

讲授内容

备注

1

唐正东

哲学与人生

2

唐正东

《共产党宣言》导读

3

白欲晓

《老子》导读

4

杨维中

《坛经》导读

5

李承贵

《四书》导读

6

马迎辉

《理想国》导读

7

张荣

《沉思录》导读

8

张荣

《精神现象学》导读

9

王恒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导读

10

周嘉昕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

11

刘鹏

《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

12

唐正东

学生读书心得交流

七、考核方法

平时表现(30%)读书心得交流(20%)课程论文(50%

l  课程:悦读经典“文学与艺术”单元导读

一、教师简介

领衔教师:

徐兴无, 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香港科技大学田家炳访问学人、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级研究院客座研究员等,兼任教育部全国高校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主要著作有《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刘向评传》、《孟子》、《经纬成文—汉代的经学的思想与制度》等,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

团队成员:

莫砺锋,1984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职,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诗歌等领域的研究,有学术专著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

张伯伟,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校聘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所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外国人研究员,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特邀研究员。兼任韩国东方诗话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域外汉籍、东方诗学研究。有学术专著《禅与诗学》、《钟嵘诗品研究》、《全唐五代诗格校考》、《朝鲜时代书目汇编》、《域外汉籍研究入门》等。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重点一项)。

程章灿,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曾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美国宾州大学访问学者、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著有《魏晋南北朝赋史》、《刘克庄年谱》、《石学论丛》、《程氏汉语文学通史》(与程千帆先生合作)等。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重大一项)。

  宪, 198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世术学院院长。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等。主要从事美学、文艺学和文化研究。著有《审美现代性批判》、《20世纪西方美学》、《现代性的张力》、《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等。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重大一项),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

王彬彬,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中国新文学中心”副主任、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批评研究。著有《在功利与唯美之间》、《鲁迅晚年情怀》、《为批评正名》、《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城墙下的夜游者》、《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并未远去的背影》等著作多部,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

吕效平,1982年春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98年获戏剧学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曾任法国阿尔多瓦大学访问教授,兼任江苏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主要从事现代中外戏剧史研究,著有《戏曲本质论》、《戏剧学研究导引》、《对正剧的质疑》等,导演《蒋公的面子》、《人民公各敌事件》等多部话剧,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曾获"田汉戏剧奖"论文一等奖(2005)。

  晓,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俄罗斯文学研究。著有《走近〈金蔷薇〉:巴乌斯托夫斯基创作论》、《理想主义:激励与灼伤--苏联文学七十年》等,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比较文学学会秘书长。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专著一部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文库。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4)。

苗怀明,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获文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剧、通俗文学研究。先后出版《二十世纪戏曲文献学述略》、《中国古代公案小说史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文献学述略》、《风起红楼》、《梦断灵山》、《曹雪芹》等,校勘整理《王伯沆批校红楼梦》等,创办中国古代小说网,完成并主持国家和省部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数项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根据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选编《南大读本·人文学科卷》导读的经典开设,由文学艺术单元的编写者讲授,每人导读一至两部经典。部分教师另穿插开设四次讲座课,帮助同学提高阅读能力,了解背景知识。

三、课程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艺术的经典,增强阅读文学艺术类经典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向往与热爱,提高人文通识修养境界。

四、教材及参考资源:

南京大学通识教育专家委员会选编《南大读本·人文学科卷》

[南朝宋]刘义庆,[南朝梁]刘孝标注,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198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

[]曹雪芹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

傅庚生著,《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北京出版社, 2003

鲁迅著,《呐喊、彷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莎士比亚 著,朱生豪译 ,《哈姆莱特》,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8

[] 列夫·托尔斯泰著,周扬, 谢素台译,《安娜·卡列尼娜》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李霖灿著,《中国美术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李泽厚著,《美的历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9

[]贡布里希著, 范景中译,《艺术的故事》,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8

五、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课堂互动。

六、教学大纲

周次

讲授人

讲授内容

备注

1

徐兴无

走进文学艺术的神殿

讲座课

2

徐兴无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伟大传统

讲座课

3

程章灿

做一个不俗的人

—《世说新语》导读

4

莫砺锋

盛世诗国

—《唐诗选》导读

5

苗怀明

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导读

6

张伯伟

文心诗品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导读

7

王彬彬

新文学与新中国

讲座课

8

王彬彬

希望与绝望

—《呐喊》、《彷徨》导读

9

 

西方文学的伟大传统

讲座课

10

吕效平

生存还是灭亡

—《哈姆莱特》导读

11

董晓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妮娜》导读

12

徐兴无

须知书画本来同

—《中国美术史》导读

13

周宪

丹青难写是精神

—《美的历程》导读

14

周宪

用崭新的眼光去看一幅画

—《艺术的故事》导读

七、考核方法

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评议其水平给出分数。

l  课程:悦读经典“历史与文明”单元导读

一、教师简介

领衔教师:

陈谦平:博士学位,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民国史专家。

团队成员:

陈晓律: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英国史专家。

陈仲丹: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世界史专家。

范金民:博士学位,南京大学特聘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著名明清史专家。

  洋: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著名古希腊史专家。

刘迎胜: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蒙元史专家。

舒小昀: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从事英国史、欧洲史研究。

颜世安:博士学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先秦史专家。

二、课程简介

1陈谦平:“历史与文明”单元的知识发展和谱系介绍

2范金民:工绣文不如倚市门:从《史记·货殖列传》

看司马迁的商业思想

——《史记导读》导读

3  洋:垂诸永远的经典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导读

4陈仲丹:辉煌的没落

——《罗马帝国衰亡史》导读

5颜世安:文景之治与武帝变革

——《国史大纲》导读

6陈仲丹:“繁荣与激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导读

7、陈谦平、范金民、陈仲丹、颜世安等:师生互动(1

8刘迎胜:12-14世纪的中国

——《万古江河》导读

9陈谦平:现代化与中国社会的转型

——《中国近代史》导读

10舒小昀:全球史的兴起

——《全球通史》导读

11陈晓律:竞逐富强的主旋律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12陈晓律:15世纪以来世界强国崛起的秘密

——《大国的兴衰》导读

13陈谦平、刘迎胜、陈晓律、舒小昀等:师生互动(2

14陈谦平、刘迎胜、陈晓律、范金民、陈仲丹、颜世安、舒小昀等:学生读书汇报活动

三、课程目标

阅读经典系列导读课程。通过约请本历史学院和校外相关著名专家分10次课对阅读经典“历史与文明”单元进行导读,达到深化学生对历史与文明的了解。

四、教材及参考资源

参见阅读经典课本。

五、教学方式

系列讲座

六、考核方法

交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