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骏
同学们, 长期以来,“好好读书”四个字可能是你们的父母最常挂在嘴边的话。的确,因为“读书”,你们才在最美好的年华相聚于美丽而古老的南大学府。每所大学皆有自己的血脉,今日的南京大学秉承了百年学术传统,喜爱阅读曾经并依然是这所大学的文化风气。照钱穆先生的说法,成才乃与风气密切相关,“风气必由少数人提倡,得多数人响应,逮于众之所趋,势之所归,蔚然成风。……一切人才皆由此出,学术人才自不例外。”由此盛行的读书风气,熏陶出了南京大学历史上的许多大师英才。然而,这一风气在当下却遭遇到严峻的挑战,面临着一些令人深省的困窘。于是,青年学子应该读什么、如何读,成为一个紧要的议题。
这套读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读物,而是承担着特殊的教育功能。它是“南京大学本科生悦读经典计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悦读经典计划”于2014年初启动,它是南京大学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五年来在通识教育领域向前迈进的又一步。通识教育的概念(general education)最早可以追溯到1829年,由美国博登学院(bowdoin college)的教授帕卡德(a.s.packard)率先提出。经过百余年来的思想积淀与经验积累,通识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在不断丰富,人们逐步归纳出它的核心要素:弘扬人文与科学精神,完善人的理性、良知和美德,培养推理、辨析、质疑、反思等批判性思维,最终促使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通识教育对于社会精英和领袖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它与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为此,我们将其列入教育改革的基础性工程之一。
通识教育的目标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规律和主要形式。它的内容侧重于人类文明的精髓,并强调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与思维创新。在西方,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经典、深度研读经典,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传统之一。以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为例,在本科生通识教育课堂里,基本阅读文本无不围绕经典著作展开,且尤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传世经典为甚。受此启发,南京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推行“悦读经典计划”,旨在通过引导广大学子深度阅读经典,促进学生融会中外,贯通古今,兼备国际视野、中国灵魂和现代意识,在学识文化、道德伦理、人格气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读本建设是“悦读经典计划”实施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旨在让各位同学越出自己的专业藩篱,进入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空间。为此,我们专门邀请了一批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领域有很高学术造诣的校内资深教授组成专家委员会,制订读本的遴选原则与编撰方案。首先,从通识教育内涵出发,划分出读本内容分布上的六大知识单元:“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明”、“哲学与宗教”、“经济与社会”、“自然与生命”、“全球化与领导力”。其次,从“悦读经典计划”的宗旨出发,确定了书目遴选的五项基本特性:经典性、思想性、知识性、前沿性和可读性。在我们眼中,这套读本不完全等同于普及经典的大众读物,它的阅读对象主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这套读本也不完全等同于古典书籍,著作所体现的学术思想应对推动所在学科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价值和意义;这套读本还不等同于特定时期的畅销读物或知识拼盘式的百科全书,它的学术影响应广泛深远,能深刻体现数千年来东西方文明的精髓。
基于上述原则,经典书目的遴选经过了诸多环节。先是学科专家推荐候选书目(总计多达188部),随之于2014年度南大“读书节”期间开展师生网络评议,再到各位主编集体审定,最终确定了“南京大学本科生悦读经典计划”的60本基本书目。在此基础上,又从每本书中选出若干精彩篇章,最终形成了这套上下两册、煌煌六十余万言的读本。从读本的文献刊行年代看,始于中国先秦和古希腊“轴心时代”,并一直延伸到21世纪,涵盖了恢弘数千年,读本选文的思想丰富性和文献历史性可见一斑。
我希望这套读本的面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校园阅读文化的一个新起点。同学们人手两册,它们不应终日躺在书架上,而应成为伴随你们成长的精神食粮。有哲人说过,一切书籍在人们阅读之前,不过是一个无生命的纸质物而已。一旦被人所阅读,它就从其物质性和静止性中跳脱出来,变得生机勃勃并充满魅力。确乎如此,好书自有一种召唤力,它总是在召唤读者:“读一读我吧!”这套读本可谓文风殊异锋芒锐利,读来当有一种愉悦,即所谓“悦读”之意。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写道:“我一天读本书,整个生命遂发生变化。”我想,如果同学们每天读一篇,甚至每周读一篇,你们的整个生命也一定会悄然变化。
我始终认为,读书是一种对话,通过语言媒介,我们能够跨越广袤的时空距离,去和作者对话、和世界对话、和自己内心对话;读书是一种精神历险,想象力在字里行间穿梭,遭遇古今中外各色人与事的精神奇迹随时发生;读书还是某种照面,在阅读中不但更深入地洞察了外部现实世界,同时也更清晰地照面了自我人格。
阅读就是如此美妙,它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见地,还在不知不觉地增长了智慧。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智慧则是更多地依赖阅读中培育出来的悟性。所以我说,读书之乐乃人生之至乐也!阅读的另一层美妙在于“知书达理”。读书尤其是读经典,的确使人儒雅而有书卷气,使人理性而境界高远,使人博爱而富有同情心。
但是,阅读经典又是一项艰巨的脑力挑战。这套读本在编写时已考虑到了这个因素,设置了单元导读环节,包括所选书目的简单说明、阅读的若干要点或阅读顺序、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比如与该单元其他书目内容的关联或参照等。在单元导读的基础上,读本还针对每一部书目所摘录的章节内容编写选文导读,主要包括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文献来源及选文片段说明、阅读要点提示、思考题、建议延伸阅读书目等。由此可见,参与读本编写的专家学者在提高读本的易读性方面已经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但若要真正读好它,还得依靠同学们自己。请尽情发挥你们的创造性,点燃你们的聪明才智,去探索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去尝试适合自己的理解路径,去建构富有个性的阅读空间。除了从这套读本中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我还建议大家选择其中的若干本,认真地通读、深读、研读整本著作。我相信,一旦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你们的体验与收获将大不同。
最后,我要诚挚感谢在读本建设过程中付出辛劳和贡献的各位老师,如果没有你们历时一年来的团结协作,读本的面世将不可想象。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2004级本科校友郑钢先生,你的慷慨捐助促成这套精美读本从梦想变为现实。随着读本的出版,学校将全面推进“悦读经典计划”各项精彩内容,比如邀请名师领衔的教学团队开设经典研读课程,组织校内外高水平专家举办经典大讲座,鼓励学生开展主题读书会、学长导读沙龙、“悦读之星”评选、“学长荐书榜”等各类课内外活动。我想,这些丰富多样的经典书籍师生研读与交流活动将有力推进具有南大风格的校园读书文化的建设与传承,使广大学子成为有学识、有思想、有担当的新一代“读书人”,也使南大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
开卷有益。同学们,愿你们在最好的读书时光与最伟大的书籍相遇,读之,悦之,分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