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04-14浏览次数:406

 

世界是平的么?

                                      151190008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曹翔宇

    学期刚开始,读书课程还没开始的时候,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因为这本书中提到了马克思和卢梭的观点,所以之后又看了《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共产党宣言》、《1984》等书。但最初的问题一直是我思考的重点,世界是平的么?

1.什么是“平”?

    什么是平?我想,平坦不仅仅限于作者在书中着重论述的经济方面。我们的世界被很多做大山隔离,变得崎岖不平:有地理的隔绝,空间上的距离;有国家的阻隔,以及进而带来的一定程度上的经济阻隔;有人种的区别,有宗教的隔离,有文化的区别……这一座座大山将世界划分开来,给人与人的交流、人口的迁移、商品的流通、资本的流动,等等事情带来阻碍。而平坦,就是没有这些阻力,人可以随意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每一件商品都可以被带到任何一个地方,每一个信息都会被很快的传遍整个世界。

    小结:平坦就是人、产品、资本、信息等在世界上无阻碍流动。

2.世界是平的么?

    世界的确正在变平,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平”。其实,我认为,世界变平这个过程自从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在进行。作者在书中举的例子都偏向于经济方面,那我们不妨把视野放的更广阔一些。

    地理隔绝这座大山,在不断地被碾平。在封建时代早期,中国的疆域很有限,西南方向的高山丛林、西北方向的大漠戈壁、东部的海洋将中国与世界隔开。那时候一次出征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到了封建社会中晚期,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了。郑和用他的船队打破了太平洋这一阻碍,丝绸之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茫茫戈壁的阻碍,但每次国际交流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而且还危险重重。中国比较富有的人就穿得起丝绸,到了波斯就成为了稀世珍宝,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国际交流是多么的贫乏。清朝末年,西方蒸汽机推动的船可以更为简单快捷的横跨海洋,中外交流更加频繁(虽然是被迫的)。中国建国以后,老一辈的人说去郊区爬一次山骑自行车需要一天甚至两天时间,旅游时坐火车一坐就是几天。而现在,开车去郊区不过一小时的路程,高铁飞机让旅游出行不过几个小时。

    国家这座大山,在不断被碾平。二战以来,区域性合作组织发展迅速。欧盟、东盟这些组织让不同的国家有了比以往更加一致的声音和行动。组织中的成员国在经济、科技方面相互更加开放,减少了国界的阻碍。欧盟更是有了统一的货币甚至是法院。欧洲国家之间的区别在不断地被减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西欧多国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有国际性组织的成立和完善,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wto、国际刑警组织、国际法庭,也在不断削弱着国界的阻碍。

    文化这座大山,在不断被碾平。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遇到了一起,文化交流开始了。早期世界,国家间交流很少,当然更谈不上文化交流。但后来,随着国家间交流增多,文化交流也不断增多。《马可波罗游记》让西方人有了对东方世界的初步了解。随着东西交流日益增多,中国的人们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例如新文化运动所广泛宣传的民族、科学、进化论、马克思主义等。而现在,出版业、电视、网络的兴起让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收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样,外国也掀起了一波一波的中国文化热。中外文化在不断融合,文化差别在不断变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文化阻碍也在被碾平。

    但,世界远不是平的。首先,地理阻碍虽然在不断被削弱,但是依然存在。我们不能很方便的走遍全国各地,更别说全世界了。国家间的区别也依旧很明显。各种地区冲突不断,国家间关系紧张,贸易保护关税壁垒让国界的阻碍依旧存在。文化、宗教、种族之间的隔绝、摩擦甚至是冲突依旧会经常发生,例如美国的黑人白人矛盾、中东地区的宗教冲突。人、产品、资本、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随时随地都在受到限制。

    小结:从人类出现以来,世界就在变平。但是世界还远远不是平的。

 

3.谁是世界变平的推动者?

    我想,世界变平的推动者是生产力的进步,或者说是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碾平着地理障碍。早期社会中,人口流动之所以会很少,国家间交流之所以贫乏,是因为当时的科技不足以让人们跨越地理障碍。而随着科技的进步,海洋、高山、大漠,一个个被人类所跨越。“难于上青天”的蜀道被工程机械所修筑的公路所跨越,青藏高原被一条火车天路跨越,茫茫戈壁被飞驰的内燃机汽车跨越,广阔的太平洋被巨轮跨越。而且,从一点到另一点所需要的时间也被先进交通工具所不断减少。

    科技的发展碾平着文化障碍。纸、印刷术的发明让临近地域中的人可以接收到相同的思想。电视的存在让我们坐在家里就可以走遍世界。网络的存在让我们寻找任何我们想得到的内容。走进电影院,大量的美国大片正在热映;走进书店,大量的外国文学哲学书籍摆在眼前。科技的进步让们更便捷、更自由的了解到更多的文化。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着国际交流。一方面,生产力的提升会带来大量的生产过剩,当国内无法消耗这些产品时,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的出现和兴盛。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让产品的类型更多,一个国家无法制造出所有产品,也可能无法拥有制造一个完整产品所需的全部技术,所以国际分工合作就变得必要。资本、产品在流动的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削弱国家的区别。

    由于科技的飞跃性发展,现代世界变平的速度比以往更快。已经发生的两次工业革命让科技有了质的提升,加速了世界变平。而现在,以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让世界变平的速度有了质的飞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互联网让信息的交流变得非常简单,可以说几乎是无障碍的。全世界每一个人,只要有网络,都可以非常方便的获取海量信息。这在以往是无法想象的。而这也必然会加速在人口、产品、资本等方面的变平速度。

    小结:科技及生产力的提升是世界变平的推动力。现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让世界变平的速度比以往有了飞跃性的提升。

4.世界会变平么?

    既然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世界变平,那么我们可以推论,只有当生产力无限大,科技无限发展,世界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的。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我认为,如果说世界发展是一个函数,那么平坦的世界就是一个极限。也就是说,世界永远会向着变平这个方向发展,但是永远也不会真正达到变平的那一刻,尽管理论上说这是可能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把地理这个障碍完全碾平,也就不可能让产品、人口完全无障碍的在全世界流动。当然,这一切只是建立在我的想象和推论上的。所以我就不详细分析,只是提出我的观点。

5.总结

    我理解的平坦,就是人、产品、资本、信息等在世界上无阻碍流动。自从人类出现以来,世界就在不断变平,并且这个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世界变平的速度也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加快。但是世界永远也无法达到真正的“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