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自山川湖海 却囿于金屋宝玉
评《中国近代史》洪秀全
软件学院 朱应山 151250214
在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我认为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很清晰明了。由于我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蕴意非凡。
然而在其中我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描述很疑惑。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说:“洪秀全人格上及才能上的缺点很多而且很大,倘若他成功了,也不能为我民族造幸福。总而言之,太平天国的失败,证明我国旧式的民间运动是不能救国救民族的。”无疑就阶级性质来说太平天国是一场农民阶级的运动,由于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使得运动在辉煌中覆灭,也许就运动本身来说,洪秀全失败有他的原因,然而我们并不能就此否定这个人。
在蒋廷黻看来,太平天国运动在性质上,是一场宗教革命,也是一场种族革命,但是在社会革命上却是消极的。通过宗教的信仰获得革命的热情,旨在推翻满族统治,但其目标也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其推行均田主义、男女平等也只是空有口号(从几个王自己后宫佳丽人数即可看出)。从书中蒋廷黻把其之所以失败归于洪秀全的个人过错,实际上太平天国的覆灭怎会是一人所致。
首先,太平天国推崇的宗教信仰与历来统治阶级用来维护社会稳定的儒家礼教有着冲突。拆毁庙宇,打到偶像崇拜,一方面给那些迷信崇拜偶像的百姓带来不满,另一方面更是深受那些一辈子研究古来经典靠此升官发财的士大夫阶级痛恨。虽处在满族统治之下,但是这一统治阶级至少是推崇汉文化,受儒家三纲五常的教化,士大夫阶级认同君君臣臣,更不会支持以下乱上,所以虽是种族革命,也不能赢得士大夫阶级的热情。
其次,才是太平天国运动领袖个人在人格、才能上有诸多缺陷。以至于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得以闹腾了十四年,并非由于太平天国是个多么了不起的民间运动,还是在于清朝廷处最低谷,满族人控制的政府军队已经丧失了其建朝之初的战斗力,暮气太重,无力与之抗衡。这也是为什么朝廷会让曾国藩这一汉人领导的湘军来镇压太平军的原因了。
在我看来,史书上对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的记载并不是很符合实情的。大多史书上都说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政权,然而,这场声势浩大的革命从起事到覆灭仅仅维持了十一年的时间。这其中的教训实在太多,比如没有明确的纲领,领导集团决策失误,没有长远眼光,领袖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和决断力、领导层尔虞我诈、贪腐、好色、好杀戮等等。
当然对洪秀全的评价也各有不同,但对大多数都是贬的,比如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妻妾众多,为人暴虐;生性多疑,好大喜功······
然而就实际而言,多少有些个人情绪在其中,大多数人对太平天国都是抱有可惜的态度,毕竟太平天国运动已经达到了可以建立王朝的地步,而清朝摇摇欲坠,然而却在此毁于一旦,难免有所惋惜。对于领导者洪秀全当然会有负面情绪在其中。
然而细看洪秀全的人生,却会被他的成就所惊叹:在起义初期,他在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国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这其中的准备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谋略
、有远见的人。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其规模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第三是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国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洪仁轩整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第四是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
1859年颁布了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洪秀全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
至于私生活,正统说法认为,洪秀全“私生活严肃”、“不苟言笑”,十足正人君子表率,“不愧农民革命领袖本色”;而照民间传得想象力十足的说法,洪秀全荒淫好色,在南京城里坐拥妻妾,沉湎温柔乡中,是个十足的荒淫帝王。但根据实际情况假如他有86个妻妾,在13年里只为洪秀全生了8个孩子,洪秀全其实也并不淫乱,他要这么些女人做啥?挖坑砌墙修路筑坟。凡是该民工干的活,在洪秀全的宫廷里,都是女人干。
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
第一,在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国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
三、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
然而在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断粮。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残酷的斗争和饥饿使这位太平天国领袖卧病不起。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南京。
1864年7月19日,一把火点燃了洪秀全的天王府。这个存在了14年的政权就在这把火中灰飞烟灭,湮没于历史的长河。后朝后代的政权风起云涌,但都没有一个能够像太平天国一般在史书上为后人留下惊鸿的一笔。这个由农民阶级领导的政权,这个曾经夺下清朝廷的半壁江山的政权,最终选择了黯然离场的结局。离场是历史的必然结局,但什么都抹煞不了太平天国的辉煌,无论是对当时的盛况还是对后世的影响。
我不能妄下结论说天平天国运动就是利大于弊或是弊大于利。我只能说这一农民起义的产生与灭亡虽具有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太平天国对后世亦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而非如今有些学者对其的全面否定,对于洪秀全,我们要客观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也是近代史中辉煌的一页。
《红楼梦》中,探春说过一句话: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唯有从其内部杀死,才是死透了。太平天国就是如此,它不是被清军所灭,而是自己从内部烂死的。
而洪秀全我也只能说他距离成为一个朝代统治者真的很近很近,但在他封王后的心性的变化或许冥冥中注定了这场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的覆灭。
洪秀全,不失为一个英雄,真正的白手起家,在无数次的剿灭中越来越壮大,却倒在声色犬马之中,让人惋惜。
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句:是谁来自山川湖海,却囿于金屋宝玉······历史总是该让人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