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出的好学生——王莽。过去有一首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倘使当日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王莽这个人物,真得很奇怪。王莽的前半生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一个儒生的道德标准。如果我们不采取“诛心”的方法,不管他的动机如何,单看《汉书》上的记载,王莽这个人节俭、孝顺、尊师重道、酷爱学习,所有的一切没有一个指向王莽有任何不好的方面。中国古代,一个统治者坏大体上有这样几个方面:一个是好色。王莽好色吗?几乎不好色。偷偷地买了个妾,结果被人家发现了,赶快把妾送出去。好酒吗?王莽也不沉湎于酒。贪钱吗?王莽是个“散财童子”。所以王莽贪图什么东西?王莽好名,以及名背后的权力。这个就是儒家教出来的好学生。
王莽大概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个是勤勉。
第二个是孝顺。他的父亲死得早,他的叔父王凤临死的时候,他去侍奉医药,食不甘味,衣不解带,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蓬头垢面,使得王凤在临死之前向王政君推荐王莽,说明他很孝顺。后来在王莽儿子结婚的宴会上,王莽几次要停下宴会,回去给生病的母亲侍奉医药。——这些情况说明王莽是比较孝顺的。再退一万步讲,王莽对王政君怎么样?看《元后传》的记载,即便是篡汉,王莽对前朝太后王政君也一直很不错,只是王政君后来不喜欢他了而已。
第三个特点,重学尊师。王莽儿子和侄子读书的时候,每当王莽的工作告一段落休假开始的时候,他从皇宫里出来不是先回家,而是先到学堂去看望老师,同时把黄金及礼品馈赠给老师,分给贫困的同学。有一个词形容了当时众人的反应——“诸生纵观、长老叹息”,老师们、同学们都没见过这么尊师重道的好家长。(笑)
第四,判断王莽对人是否公正,我们可以从几件事情中一探究竟。第一,他的堂兄弟早死,留下一个儿子。他把那个孩子当成亲儿子一样抚养,与自己的儿子在同一天操办婚事,可以说没有什么区别对待。第二,王莽自己有两个儿子,都是被王莽自己亲手杀掉的。其中的一个儿子,王宇是因为反对王莽而被王莽杀死,另外一个儿子的死亡则与王莽遇到的一场政治危机有关。在王莽因为这个儿子的所作所为被政敌攻击的时候,他不得不牺牲掉这个孩子。(大家注意,被他亲手杀掉的那个儿子王宇,根据《汉书》的记载,曾经对王莽有这么一段评价。他认为王莽这个人脾气比较执拗,别人无法改变他的想法,只有一种情况下他的观点可以被改变:利用他迷信的特点。王宇曾经让人在半夜把血画在自己家的大门上,结果被门卫给抓住了,这件事情由此败露。)
王莽这个人最大的弱点是读书把自己读坏了,过于迷信书本。他的所有价值倾向都指向原教旨的儒家经典,他当政以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的稀奇古怪的政策,包括货币改革以及最为人所诟病但实际上是他最好的两个政策——王田制和解放奴婢(王田制是指将所有的土地划归国家,实行公有制,类似于井田制;解放奴婢的重要性则在于规定所有的人不得奴役其他人)看上去是善政,结果却是扰乱了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王莽实际上是一个儒家理想下的知识分子。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王莽的上台除了有他个人的政治野心之外,大家可以统计一下在《汉书·王莽传》上,有多少人说王莽的好话,多少人为了他上书。有一位学者曾经论断,王莽其实是被西汉末年的儒家知识分子标榜为一个圣主明君而被抬上了历史舞台。我想,这个判断大体上是对的。王家一门五侯,为什么偏偏是王莽被抬上了历史舞台?这和他个人的操守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