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春秋公羊学的几点经义,做一个总结:公羊学的三世三统论,为王莽上台和王莽改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存三统的观点又为王莽上台后取代汉朝提供了法理上的路径;王莽上台之后的所作所为也是按照儒家的理想进行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革新的。而这种革新,又是后来导致王莽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
王莽的失败,在我看来,对中国古代政治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个损失不在于王莽的理想没有实现,而是春秋公羊学所设计的国家最高权力以和平方式在不同的家族之间传递的这种模式宣告失败。尽管后来的曹丕篡汉、司马氏代魏、宋、齐、梁的禅让,包括隋代北周、唐代隋等等仍然采用禅让的形式,但是已不再带有公羊学意义上的“公天下”的意涵。公羊学所谓的公天下,是最高权力在不同姓氏的家族之间以合法的、合理的、平稳的、和平的手段进行传递。王莽的失败使得举国上下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我们要回到西汉的旧秩序,抛弃王莽改制的所有成果。所以,汉光武帝建立东汉之后的所有政治措施目的都是为了回到西汉元成时代以前的旧秩序去,废除王莽改制的所有成果。恰恰又因为王莽失败之后,代替王莽的是刘氏家族的成员,所以王莽取代西汉的行为被看成是篡汉。
不再有人像谷永、眭孟谈“公天下”,随之而来的是君主为了防止自己的权力被剥夺,通过各种手段将权力笼在手中,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光武帝最大的特征叫“亲总吏职”,就是要亲自担任宰相所做的事情,将各项权力拢在自己手上,这就是对王莽篡位的一个巨大的反思。因此,王莽篡位的失败也意味着,从战国以来发展起来的政治理性告一段落。以后随着五胡内迁,北方陷落,游牧民族带来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裹挟着家长奴隶制度,尤其经历元朝,到了明朝和清朝,将皇帝的专制集权推向登峰造极的程度。然后,永远甩不掉的一个帽子——皇帝。最后儒家知识分子发现,不管政治怎么搞,出现了坏皇帝你拿他没办法。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总结这个“君道”的时候讲: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天下作为自己的产业,先要拢在手里,不管其他。而我们曾经有一个最大的机会就是在汉朝,如果王莽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假使王莽有宋仁宗(承平之主)的水准,也不至于做成这种情况。或许最高权力的传递就有了一种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