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05-23浏览次数:347

 

静海思

    环境 程明今

         石阶通向细雨朦胧处,古檐静默不语。漆柱古朴,石厚重,净心静气。庭翠相伴,风雨为鸣,敛精凝神。

         仰首观,静海六百年。

         这一观,微惊:洋洋海无量,茫茫帆影重。舰船百千只,荡漾碧波间。谁敢立船头,昂扬陆海间?

         明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或是炫耀,或是扬威,总算大明国力鼎盛。

         再看,微凉:船坚炮利不敢言,摆宴寺中议和约。这里割,那里赔,国病难医厦将倾。

         议约求和,清府维诺,开近代中国屈辱之先河。

         回溯历史,它们在巧合中于此处相遇。一者海上风光,一者海上沦丧。比之而言,讥讽尤盛。再细思,明舰队虽强,国力虽盛,已是老木不春,盛极而衰。郑和西洋归来,已是衰败之始。而后才有静海寺议和,委曲求全。

         彼时明朝,虽庞然大物,体量超群,却自断生机,再无新意。国无创新,如垂暮之年,腐朽不堪。此时此刻,大洋彼岸,冉冉升起的英吉利太阳,宣告昼夜轮替。

         鸦片战争,只探针耳。轻轻一戳,腐朽中国开始崩塌。敌不过船炮无妨,比不上国运才心悲。国家再无创新,固守陈物,如一潭死水,终究干涸。只余涸辙之鲋,任欺凌,任宰割。

         看当年立寺,愿四海平静,天下太平。看如今,沧桑厚重,目睹兴衰。兴衰已随波而去,印记却还留存。以此为鉴,“静”心治学,“海”纳百川,方得欣欣向荣,复兴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