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1日,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课程《大国的兴衰》开展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由郑安光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南京条约》议事地——静海寺,并开展了一些列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参加本次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的同学来自各个院系,出于对知识的热爱,他们集聚静海寺,共同聆听静海寺的百年历史,通过亲身实践体会大国的兴衰。
5月21日12点30分,同学们准时到达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南门集合,逐次登上大巴前往静海寺。静海寺位于南京市下关区,是明成祖朱棣为褒扬郑和下西洋的功绩而下令敕造的皇家寺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为纪念臣子远航而建造的皇家寺院,曾有“金陵律寺之冠”之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由于靠近英军舰停泊处,静海寺成为《南京条约》的议约地,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建筑,后在抗日战争中毁于炮火,并于八十年代组织重建。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游览了郑和下西洋纪念馆,《南京条约》议事场景复原地,天妃宫碑等景点。其中,静海寺中独藏的天妃宫碑和描绘《南京条约》议事场景的素描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游览之后,郑安光老师将大家集合在一起,就《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提及的明清时期中西方大国的变化展开了讲解,师生交流活跃,讨论热切。首先,郑老师提出,影响大国兴衰的因素包括经济、军事、地缘政治、国家机遇、创新能力等诸多因素。东西方的远洋探索大致处于同一时期,但由于西方将通商致富作为开辟新航路的出发点,且通过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完成了思想上的创新,通过近代民主制度雏形的形成完成了政治上的创新,国家充满活力。而中国则陷入停滞的状态,内敛性的发展方向日益突出,因此不断衰落,所以东西方相同的开头却带来了不一样的结果。其次,郑老师还对东西方外交和文明上的冲突进行了评价。郑老师认为,《南京条约》的签订时东西方两个文明和思想的碰撞,打破了中国的朝贡体系,是东西方世界的摩擦与融合。最后,郑老师指出《大国的兴衰》中的不足之处,即其中的欧洲中心论倾向,进一步启发同学们的独立思考。
本次活动以南京大学悦读经典课程为平台,积极引领同学以亲身实践进一步感悟知识,获得书本之外的真实性的感受。郑安光老师不仅为我们提点了《大国的兴衰》中引人深思的部分,也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本次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金陵名寺之风采,也收获了最真实和最直接的知识,让人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李心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