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6日晚,悦读书社“动物行为的观察----反思我们的生活”讲座在仙i 324成功举办。我们请到了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黄成老师为大家介绍动物行为的知识。是时,闷热的空气笼罩着校园里晦暗的黄昏,而黄成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则给教室增添了许多新鲜活泼的气息。
讲座伊始,黄老师首先结合自己的思考,向我们说明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所在。比较而言,人类无疑是最不遵循自然法则的动物。但这不意味着我们的行为没有源头与合理的解释。而反观动物如何生活,也许我们会更好的发现我们的自然属性。说到这里,黄老师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自然法则。比如,动物界也存在公平的法则。从猴子对于石头换香蕉抑或换葡萄的敏锐感觉,到小龙虾中统治者与从属者的交替和权利与义务的转换,都充分体现了自然地公平法则。
接着,黄老师介绍了动物行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兴起与我们对动物行为的观察思考的思路,包括行为的发生,行为的适应,行为的生理。而保持动物野外自然状态是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也就是要把动物或者人关在笼子里,使得动物获得安全感。这就是所谓的“栅栏效应”。
从行为发生的角度,黄老师区分了本能行为与学习行为。本能行为是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作出的先天反应,包括动性、趋性等诸多类型。而学习行为则体现出丰富的一面。斯金纳箱是研究学习行为的经典试验,黄老师对此举出许多实例进行说明。从中,我们见证了小鼠操作性条件反射如何形成,并考察了利他行为、协作行为、禁忌行为和警戒性、社群传统的形成等在动物世界中的体现。
除了以上的学习行为,动物界还有许多让人匪夷所思的异常行为让人迷惑不解,讲到这里,黄老师介绍了几个经典的案例,比如狮子收养羚羊、羚羊认狮为母和企鹅爸爸咬死小企鹅。而动物的取代刺激、印随行为和识别障碍则使得这些不可思议瞬间有了合理的解释。而这些举动,则与动物的本能和适应性密不可分。
求偶与繁殖策略是动物行为一个重要的维度,黄老师自然不会漏过了。动物的求偶策略多种多样,有保卫妻妾型、保卫资源型、争夺竞争型、求偶场型、能者追随者假说等诸多方式,而特定的物种对应相应的某种策略。但人类似乎奇怪地囊括了上述所有的求偶策略。这是人类思维太发散,还是太贪心呢?动物的贪心与赌心作为一种超常刺激,是有限有条件的的。而人呢?讲到这里,黄老师也不禁感慨万千。
在场的同学们为黄老师的幽默与风趣折服,讲座期间笑声四溢。而听过黄老师精彩纷呈的讲座后,同学们抑制不住自己的求知欲,也提出了一些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同性恋?为什么会有猫狗乱伦?而黄老师则给出了多层次的解释,让闻者恍然大悟。
近九时,本次讲座顺利结束,而大家仍意犹未尽,讲座的余音在教室久久回荡。
文/张靖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