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在计科楼233悦读书社有幸请到了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毕飞宇先生,在场座无虚席甚至还有来自其他地方的读者。毕老师带来的是一场作家与作家之间的“对话”,从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出发,讲汪曾祺其人其文其特色,更讲短篇小说创作。以妙语谈庙宇,娓娓道来,这是一场文字文学跃然词句之讲座。汪曾祺小说“平白如话”看似简单,却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
一、篇章:“畸形”分布后的文人特质
《受戒》只有短短15页,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前有一句话引起下文的内容。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分别讲了庙宇内部神职人员的生活、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活化、两个年轻人上船私定终身。分别占了7页、6页和2页。明明是一个谈自由恋爱的故事,但是讲恋爱的部分只有2页,甚至女主角久久没有出场。这是为什么?
毕老师认为这恰恰反映了汪曾祺最重要的身份,他是文人不是战士,战士需要能量和力度,文人最需要的是摇曳、风流态。汪曾祺没有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他是平和的,冲淡的,日常的。这是他为什么在80年代的时间点尤为重要的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新文学开始,有两类人:革命者(包括被革命抛弃的革命者)、红色接班人
什么人没有了?文人。汪曾祺给了人们一个回望历史回到五四的一个机会,是连接五四和当代文学作品的桥梁。
这牵涉到汪曾祺最重要的美学特征:雅,雅即正,正一定是不激进的,不偏不倚、不深不浅、不冷不热的,即中庸。但中庸偏意识形态化,雅则是其在美学上的表现。
二、开头:“会心”下的人道主义
毕老师提到小说开头比结尾更难开头,因为开头往往有读者的预期。
“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给读者的预期就是庙宇生活的烟雾缭绕、庄严和肃穆。而汪曾祺没有庄重,为了介绍和尚介绍了六种职业,甚至提到婊子。
婊子是不受人待见的,和尚是德高望重的,把和尚的神圣性消解了,是生计是收益,巨大的文化落差让读者会心一笑,形成反讽的效果。
毕老师并不认可把汪曾祺看做一个幽默的作家,更愿意称之为是会心,幽默强度太大,有时候歹毒,有伤害,会心是没有恶毒和绞尽脑汁的刻意,更有质性。幽默是公主,娶回不易,养起来尤为艰难,出了问题会面目可憎。
汪曾祺如何如何提供会心的?通过菩提庵的六个人,除了明海和一个老婆,四个人都是和尚,四个和尚的事情分别是:吃、喝、嫖、赌,而汪曾祺还补充到“都是正经人”。这样荒谬的结论其实答案是1980年,经历过文化大革命。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而汪曾祺的回答是,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普通文人,没有敌人没有阶级生活。虽然都有阴暗,但每个人都是好人。在1980年表达这样的态度是十分了不起的。雨果的小说和《红楼梦》里的人物也是如此。
汪曾祺是一个什么样的作家?回答首先是:
汪曾祺是一个人道主义作家。
根本没有庙宇生活,根本就没有庙宇,和尚也是假的,不是庙宇里的和尚,是日常生活的普通人。吃喝嫖赌是站在日常生活日常的立场,不是道德的立场批判的立场,没有居高临下,是生活的基本平面上来。作家有两点非常可怕:永远正确,真理永远在他口袋里。而认为自己永远正确其实就离邪恶不远。
三、语言风格:戏谑后的思想光华
汪曾祺是如何把宗教的肃穆拉回日常的?其实还是会心,其实就像戏谑。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语言风格和第一章差别非常大,前面是戏谑的,后面是唯美抒情的,如果不使用这种风格,前面就会让人看到脏与不堪,语言风格的转换消解了这种脏和不堪。
但是篇章内在是配套的,在乐感和节奏上是高度统一。这里有一个文学的秘密:有些作家写的不错是可读的,而有些是不可读的,可读的语言天分是更高的。眼睛的阅读和嘴巴的阅读不同,而汪曾祺在此几乎做到了完美。
汪曾祺是了不起的可爱的,但不是伟大的,伟大的作家内心是有选择的,有担当的,是自我的选择,而非意识形态和逼迫。文学是自由的,但伟大的作家是不自由的,一定有其选择,担当,来自于伟大的精神和灵魂,不像汪曾祺玩性这么重。
再看张爱玲,《倾城之恋》有没有思想?其实她是可以提供历史观的,无论历史如何变化,生活基本格局是不变的,城到了,爱存着。但这是才华不是思想,但是才华发挥到一定地步会达到思想,作为人类思想的一个向度永远留存着。好的艺术家都通过才华出现思想的光华,文学与哲学到达的的方式不同。《受戒》和《倾城之恋》何其相似,可以说倾城之恋的“乡村版”,是在乡村河流里面的一个倒影。
四、世俗与仙气
汪曾祺《受戒》里的世俗人间如同乡村风俗画,浓浓“汪味”其实就是诗意、意境。
《受戒》中可以看到陶渊明的乌托邦,汪曾祺没有提供乌托邦而是小国寡民、净土之世。这背后是老庄思想之影响,在精神气质上特别在意“道”。优秀的作家都需要根与传承。写庙宇要往下拉入世俗,而写乡村生活是往上托,让其充满“仙气”。
五、结构安排:小说真正的“自然”
谈及结构安排这一小说的技术部分,毕老师依旧举了几个例子。
由一个卖鸭毛的兼偷鸡所用的“铜蜻蜓”引出小英子的安排:小说家不是土匪,好的小说家会将人物请出来而非吆喝着出来,依据文学尊严和文学规律出来,一步一莲花。毕老师进一步谈及所谓小说的“自然”,绝非随意挥就,自然的小说是需要“经营”的
把明子请出来到田野上的故事安排:这其实是表现恋爱的美好和单纯,而听起来悖谬的是爱情的单纯离不开肉欲,从身体来的爱最为单纯,尤其是踩脚印这一行为,肉欲的东西放在大自然中写,请到阳光、风里,成了分泌着荷尔蒙的单纯的爱。
冲突和高潮的处理:矛盾双方的冲突是受戒和破戒,而一般而言,小说的冲突往往牵扯到外部的宗教舆情命运、在内的人物抗争焦虑生死,最终甚至是悲剧发生。但汪曾祺这里没有悲剧,最后留下的是美不胜收芦苇荡。如何消解掉悲剧?汪曾祺是通过唯美意境和诗意来避免的。
如何完成这种唯美和是诗意的?汪曾祺视角换了,变成一个少年视角,准童年视角,而不是自己的视角,这样一来,一句“给你当老婆”,年轻人的莽撞,直接表达到底,没有心机的单纯,才不会把爱的表达变成勾引。小英子之前的铺垫则体现了她的聪明,他不仅仅塑造了小英子这个人,而且塑造了小说家自己,风流而不下流。
特别地,汪曾祺在面对世界的时候,哪怕是一个肮脏的对象,也能写的干干净净,近乎透明。这也是站在艺术高峰的人性和神性高度统一古希腊艺术所具备的。
最后毕老师谈短篇小说,以院子里的院墙做譬,院墙有两个前提,第一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二要“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说一个“闹”字春意全出,而短篇小说的“闹”要还原给人物、人物的场景、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两个小时的讲座,毕飞宇和汪曾祺,作家的“对话”提供了更多思考的空间,在小说的框架之下看结构看情节看人物,更感文人体传统论思想。
期待着悦读书社继续举办高质量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