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09-18浏览次数:377

 

1.《红楼梦》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苗怀明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裴梦皎 (151180102

开学初,看到经典导读读书班中苗怀明教授的《红楼梦》的可选和已选人数比已经达到了13接近1:4,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选了这门课,最后很幸运地被抽到了。

很喜欢苗教授说的那句话:“有些书永远不会过时,而且常读常新,文学名著的魅力也正在于此。”毫无疑问,《红楼梦》蕴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众多专家和文学爱好者源源不断地将时间与精力毫无怨言地投入其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有着不同的解读。

苗教授在上课时提到过几个红学家和部分人对宝玉在薛宝钗和林黛玉之间摇摆不定的这个完全错误的解读,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字字句句都十分在理,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如果曹雪芹还活着,那么那些靠《红楼梦》吃饭的人大概会感到恐慌吧。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对于一件事物热爱的程度,通常是与该事物被利用的程度成正比,这就导致了很多迎合大众口味、带有娱乐性质的解说节目层出不穷。苗教授在课上说过:“是《红楼梦》这部优秀小说催生了红学,而不是红学捧红了《红楼梦》。”看似十分浅近的道理在红学研究喧闹异常、严重缺失学术规范的今天,反倒都不太容易看明白。

因为本身是一个工科学生,对《红楼梦》不会去做一些学术性的探究,所以在选修这门课之前,我大概是抱着一种玩儿猜谜游戏的心态。这本书因内容不足、信息缺失等而具有很强的神秘感,独具魅力,从而深深地吸引着我。但是在我听完苗老师的课后,我感到对《红楼梦》的了解真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之前仅仅把它当作一本爱情小说来读简直是暴殄天物。在苗教授的点播下,我认识到当我下次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应当抓住“纪念”和“忏悔”这两种核心感情——“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本生潦倒之罪”和“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细细感受一个家族的兴衰,体会曹雪芹想谱写的对爱情、青春及人生的挽歌。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中对人际关系的恰当处理以及一些人生教训和经验。

2.《红楼梦》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苗怀明

化学化工学院 张泽伟 151130138

在没有上苗怀明老师的这门课之前,我对红楼梦的印象很模糊,只是浅尝辄止,从没有认真去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偶尔听喜欢看红楼梦的同学跟我说起其中的恩怨情仇有多么精彩,也只是在我心中留下一个浅浅的影子。后来选了这门课,听了苗老师有关红楼梦的精准分析,我发现这本书的确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世人称其为“惊世大作”也不无道理。

苗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红楼梦的内容。他很巧妙地欲扬先抑,先不讲其中的精妙,而是讲世人的误读,这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在平时总是听说这本书有无数种深层次的含义,有阶级矛盾,有宇宙之论,听起来玄乎其神,有时候也令人匪夷所思,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水准,看不出这许多的精妙之涵。而苗老师一上来就破除了这些玄之又玄的揣测和臆想,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品读红楼梦的基本价值观——即这是一部描写家族、爱情以及青春的书。不存在叛离封建社会的崇高精神,亦不存在所谓阶级斗争,更不用说其他鬼扯胡诌的宇宙信息或是五行八卦之类的解读了。

红楼梦描写家族的兴衰、爱情的甜蜜和争执以至于化为最醇厚的感情,亦写了年轻人的青春之美。对家族,他们没有所谓仇恨和怨怼,而是深深地热爱这个家族,想要为扭转家族的没落而做出努力,却不知每个人之间的错误汇聚起来,成为了摧毁家族和家庭的力量,深刻表现了其中人物以及作者本身的反思和忏悔。每个家族中的成员,既是衰落的导致者,也是衰落的承担者,谁都难逃其咎。而写到爱情,作者写到了爱情的深刻和复杂。写到了“才貌之爱”之外的“知己之爱”,令人为其中爱情的纯真和美好感动的同时,也为悲剧的收场而叹息扼腕。写到青春,每个主人公正值大好的青春年华,所迸发的活力以及朝气与家族的迂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带给人一种感同身受、酣畅淋漓的痛快体验。整本书,以不同角度去品味,能够获得不同的艺术享受。以人物的性格进行品味,恰似品尝各种味道般酸甜苦辣俱全。以交织在情节中的线索来品味,家族的盛势转为颓靡,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由相识到悲剧,让人更加客观和清晰地分析作品含蓄隽永的艺术效果。

在繁杂的理科学习之中,能够静下心来去读已经读过却像是从未读过的中国鸿篇巨著,实在是一种心灵的享受。而苗老师别具一格的授课风格也带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我很赞成苗老师的教育观念,线下授课能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学习老师身上可贵的学术风格和人格修养的好机会。这些都不是简单地面对冷冰冰的电脑所能带来的效果。总而言之,选择这门课,选中了这门课,是我的幸运,它带给了我很大的收获。谢谢助教陈老师的及时通知,更加感谢苗老师带给我们的精彩教学。

3.《红楼梦》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苗怀明

商学院 沈心如 151099111

之前一直憧憬着大学是一个充满闲情逸致,天天泡在图书馆看文学小说的地方。真正进入大学生活后,我才发现这一切是多么天真。学了商科,数学作业那么多,那么难,还有那么多的课要上,让我一天读一本书的梦想化作泡影。为了给大学里庸俗的自己增添一点点文学气息,也是受到学校“悦读经典”活动的鼓励,我选了《红楼梦》这门课,希望能大致涉猎一些文学书本,增长学识。

苗怀明老师讲的红楼梦真的非常有趣,第一次课,老师给我们讲曹雪芹的人生经历,讲《红楼梦》里折射出的青春恋爱观,讲红楼梦的家族观念,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当时我还做了很多笔记,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红楼梦》写的是青春,《红楼梦》里的人都不愿长大,长大意味着嫁娶,意味着柴米油盐,意味着少爷少奶奶。我们不会愿意看到林妹妹做了二奶奶,带着一堆小宝玉小黛玉在大观园里葬花。我们不会愿意看到贾宝玉穿着官服上朝回来和黛玉坐在石凳上看《西厢记》,话所谓的‘倾国倾城’。青春永远是青春,韶华依旧是韶华。美丽纯真的少年时代,天真无邪的花季雨季,怎是成年世界的官场阿谀,朝堂恭敬所能相媲美?”

听完后感觉苗老师对《红楼梦》的见解的确非常独到,让听课人回味无穷。

课后,同学们还谈到了关于秦可卿的结局设置,林黛玉和贾宝钗的关系等红学问题,都让我们深深地沉浸其中。

半年下来,对这门课的感受就是:

(一)剖析彻底:课堂上讲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知识,并且对其中的故事情节进行深入剖析,还讲了很多我们接触不多的《红楼梦》写作背景,对于爱红学的孩子来说,是一堂有价值的兴趣课。

(二)兴趣主导:老师讲的大多数知识都是我们学生爱听、感兴趣的知识点,而没有选择那些枯燥的文学学术知识,使得课堂的参与度更高。

(三)互动积极:课后,老师总是鼓励同学们积极提问,而且耐心地为我们解答各种关于《红楼梦》的有趣研究问题,在讨论中更增添了课堂趣味。

   总之,这是一门非常成功的阅读课,也是一门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导读课。同时,建议老师们把这堂课发展成为我们“悦读经典”读书活动的系列讲座,将会让更多的南大学子受益。

4.《红楼梦》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苗怀明

历史学院  李丽晴  15102034

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期末,还可回忆当初抱着这门课没作业的偷懒心理。还记得第一次线下听课的时候还是很寒冷的冬天,在班群临时看到有这次活动就匆匆赶了过来,随便找了个后排的位置坐下。虽然那时并没有看过完整版本的《红楼梦》,但老师一讲起课来就立马把后排的我拉进红楼的世界里。那种激情,那种对《红楼梦》的热爱和所有为其正名的激动的言语,如今想来还是记忆犹新。老师提到的《红楼梦》里爱情如果面临婚姻那么必将走向灭亡,所以林黛玉死去、贾宝玉出家,以及对所谓的透过《红楼梦》的各种混乱的历史观点的批判,完全解构了我脑海中那个模糊的关于《红楼梦》的印象,激发了我对《红楼梦》的兴趣。如果用现代一点的词描绘老师的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那就是开车,而且是开快车,那种极速前进的思想冲击,复杂的情感和人物同时向你挥手的错觉。那一刻,我惊觉我真是误打误撞选了一门好课。如果可以,我多希望,每两周都能有这样的一次线下读书讨论会,或者是茶话会,大家读读几章红楼经典,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跟老师进行讨论。另外老师在好大学在线上上传的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从文学叙述手法、制度、具体人物性格和茅盾等大师对《红楼梦》的解读让我们全面地感受到“红学”的魅力,将这门经典阅读更加学术化,思想层面上不再简单地停留在过去,简单地停留在故事情节之上,经典之典,莫过于此。不由得感叹红楼学问之深、精。

关于这门课安排上美中不足的也许就是好大学在线那个网站上消息通知的方式,每次都要经过几个步骤才能看到老师发的一些通知,一不小心就会错过某次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希望有关的技术部门能改进一下通知页面,采用类似qq公告一样的模式,一点开就能立马弹出,方便大家及时接收消息。此外,如果无法每两周都来一次茶话会的话,我个人认为还是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线上作业或者讨论题,激发大家的阅读动力。对这门课最理想的想法就是希望能带我们到大行宫附近走走,在老师的陪伴下,也许能更切身感受到当年林黛玉曾踏过这一片土地的感觉,而且恰好我们生活在金陵古都——曹雪芹心中永远的故乡,相信如果能有这样的活动一定会更加加深同学们对红楼梦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