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王恒
商学院 陈思今 151090012
记不起选这本书的初衷了。
坦白来说,捧起这本书时,心里还是慌的。一来是作为一名理科生,一说起政治思想,总是头大;二来是这书掂在掌心虽轻薄,但总觉得内容沉甸。我就是带着这样一份敬畏之心,翻开书的扉页。
卢梭花了一半的篇幅来论述“自然的人”的生存状态,已解释其与“人为的人”的区别,并且证明了“自然的人”不存在不平等现象,他们有的只是自爱与怜悯,过着自给自足、悠闲自在、与世无争的生活。那么究竟是什么产生了不平等?在卢梭看来,私有制的建立是社会的万恶之源。然而私有制的建立与不平等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的。人具有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语言和抽象思维的产生,以及社会情感的形成,使人类不断走向文明与进步,却也同时走向了没落,导致了不平等的发展……
书匆匆翻过一遍,虽不完全赞同每一个观点和说法,却也似懂非懂地悟出些道理来。读此书时总觉得站在一个很高的视角,回过神来倒也觉得有些现实意义,可能这也是这本书带来的一些意义和启示吧。
14.《吾土吾民》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翟学伟
软件学院 宋奎熹 141210026
作为一名14级的本科生,去年转院来到软院降级成为了15级后被通知要参加“悦读经典”课程的学习时,我是有一点不情愿的。不过在上过我选择的这几本书的课程之后,那种感觉再也没有了,我感觉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尤其是选读的这本《吾国与吾民》。虽然老师安排的线下活动次数并不多,但是每次都能给我们普及很多的知识,让人们对“中国人的本性”有一个重新的思考。比如在6月17日下午进行的线下读书活动中,老师提到了林语堂在书中所归纳出的中国人的“阳性型的三位一体”及“阴性型的三位一体”,从中西结合的角度展开,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
在论述过程中,老师既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简单地“掉书袋”。他在解释中国人的“阴阳论”时,从生活中的例子出发,让人很容易就理解了。比如中医从所有暴露在外面的部分(此为阳)看出问题,而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诸如思想(如阴谋)或者心理活动即为阴。这种贴近生活的例子,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其思想精髓,实在是让人印象深刻。至于两种三位一体的六字概括(官绅富、面命恩),更是在老师的讲述中让人体会到其精炼和正确。比如在中国,如果你当了官,那别人一定认为你有钱;若是你很富裕,别人也一定会觉得你是有权有势的人。然而在西方这根本不会发生,因为人们认为这根本就是两码事。的确,有时候再想想,中国人的确是普遍会这样思考、做事。这样有趣的归纳思考,真的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并准备在期末考试后再仔细阅读一遍这本剖析中国人性格、特质的《吾国与吾民》。感谢老师和助教带我走进这本伟大的著作。
15.《吾土吾民》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翟学伟
数学系 韦恬宇 141140066
在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中,最让我满意的是翟学伟教授的学识与谈吐。“阳性三位一体”和“阴性三位一体”的讲解令我印象深刻。我自己在阅读《吾国与吾民》的这一段的时候并未特别留意到林语堂提出的“阳性三位一体”(即官、绅、富)“阴性三位一体”(即面子、命运和恩典)有何妙处,也不知道为什么叫“阳性”“阴性”。翟教授讲解,“阳性”就是“看得见”“明显”之意,“阴性”即是“看不见”“不外露”之意。 “官、绅、富”是中国人明确要追求的,做官、发财在传统观念里是光宗耀祖的,因此是“阳性”的。而面子、命运和恩典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谢谢你给我面子”并不是真的把脸给撕下来。林语堂将中国的说法“阳性”“阴性”与西方说法“三位一体”结合,体现了他向西方介绍中国人时的妙处。翟教授对一位同学问题的回答也显得很中肯。该同学问林语堂写的中国人的性格适合于所有中国人吗?翟教授回答,社会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能够发现十分明确的规律,社会学更多的只能从统计的角度回答有多大的概率能符合这样的规律。林语堂写书时显然没有做统计,书上的论断可能只适用于百分之五十的中国人,但这已经足够了。我认为翟教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很中肯,不故弄玄虚来显摆自己,这是我所欣赏的。
我认为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形式稍显单一,可以增加一些别的考核方式,如课堂上展示自己对本课相关问题的研究,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点评同学的表现。同学们可以在读书笔记与课堂展示之间选择,这样可以使考核方式多元化,也能活跃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的氛围。
16.《吾土吾民》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翟学伟
文学院 朱玲 151010076
过去十八年里,我一直生活在中国,却从未真正思考过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中国人到底应是什么样子?这些曾困扰我许久的问题,都在《吾国与吾民》中得到了完整的解答,林语堂先生以流畅精美的语言带领我重新认识了这个国家,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纠正了许多过去曾有的错误认知,更加深刻地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与社会。
我去听过两节翟老师开设的《中国人与中国社会》的通识课,实感收获良多,比单单看spoc网站上的ppt内容丰富得多,只可惜没能全部听完,所以有个小小的建议,如果下次开课之时,能把老师上课的录音放到网站上就更好了。
老师共举行了两次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具体介绍了林语堂先生的生平,讲述了成书的原因与过程,以及对书本中的重要内容的讲解和疑难问题的解答,相比通识课堂上讲得更为通俗些,讲述过程通俗易懂且幽默风趣,时不时举几个例子,讲几个笑话逗趣,课堂氛围十分轻松活跃,照顾了部分来不及看书的同学,也激起了同学们对阅读这本书的兴趣,丰富了我们对这本书的认识与理解。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中国人》,仿佛林先生就坐在面前,侃侃而谈,抒发着自己对这个国家、那个时代的特殊情感与认知,包含着对当时社会的人与现象的分析。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中国人》,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与分析当时的社会与人民,更可以据此来分析当代的社会现象与民众行为,做出区分与比较,从而得到对于社会与人民的正确认知,也能为将来的工作学习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