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16-10-02浏览次数:515

 29.《集体行动的逻辑》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郑东雅

    工程管理学院  徐爽  151278032

《集体行动的逻辑》这本书虽然看起来薄薄的一本,但是实际读起来却不那么容易。这本书主要讲述了社会上各个集体如何管理与运转的原理,因为只是把理论抽离出来,所以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因为分了小组,所以通过讨论和资料的查询,我们发现这本书也没有最初想的那样难懂,通过与现代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的结合,那些原理也更加容易理解了。由此可以看出小组的重要性,因为分工与讨论,我们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虽然已经通过“悦读经典”读过了不少好书,但是感觉《集体行动的逻辑》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因为生活中我们就是处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的,那些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换一个角度想就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解答,这似乎实现了阅读这本书最大的价值。虽然我还未曾运用这本书解决问题,但是相信如果能够进一步地阅读这本书,我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当然,这本书不仅让我受益,而且通过团队合作让我了解到了团队的重要性,而这似乎也是一个小集团,每次的讨论都能够互相交换我们的意见,因为意见的交换我们也能了解互相的想法,同时发现自己原本想法的疏漏之处,而这也是一次很好的经历。

通过阅读《集体行动的逻辑》,我学习到了许多,第一次阅读有些理论的书,也是一种很好的经历,以后有机会的话,还会细读这本书,好把书中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生活之中。

 

30.《集体行动的逻辑》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郑东雅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  卞静静  151190003

作为一个二次补选才选到这本书的人,虽然感觉很幸运,但我不禁觉得剩下的书肯定都是比较难懂或者没什么意思和作用的。可是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刚看到这个题目,作为一个理科生,并不能理解用一本书来讲解集体行动的逻辑。集体行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到了大学之后,每一门课都有一个或是几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不同的人数等,从来都没想过集体行动的效率或是成果的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有很大的收获,我想不光是今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到工作,家庭生活方面都会有积极的效果。

虽然书中讲的内容都是一些比较大的概念,涉及国家组织,企业组织,工会一些比较大的集体。但我觉得其中的理论是换汤不换药,就像十几个人的集体总会有人不作为,而如果人数少,每个人都会感到被重用,感受自己的角色的重要性,因此集体最后的研究成果反而也会相应地提高。想到上学期某个阅读经典的课,是15个人一小组,每次组长在群里喊完,总是没人回,其实大家都在等别人先说,在这个集体中,其实感受不到自己的责任,感觉大家都这样。这样效率明显地就下降了。

另外,对于工会,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的一些措施或者现状,发展等一些知识,我之前都是不太了解的。通过阅读本书和我们小组最后对这个工会方面的研究,我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对于国内工会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许不太成熟,但我觉得对此有了一些兴趣就是好事。对于经济学类的书,其实一开始不是很感冒的,总感觉需要一些这方面的基础才能看懂。可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想法,因为上一本书就是纯讲的政治,有很多专业名词都看不懂,虽然本书也有很多专业名词,但相对来说,作者还是把它讲得简单易懂的。

最后,本书的讨论题和最后的pre,个人觉得都是很有意思的,讨论题让我真正去读这本书,了解到其中的理论,再结合实践,谈自己的看法。最后一个专门的研究,加强了小组的合作,从最初的3人一组到最后6人一组,有一种活学活用的意思。我们组的小组讨论也很顺利,总的来说,这本书的收获还是很大的,不管是书里的内容,或者其他方面的学习。

 

31.《集体行动的逻辑》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郑东雅

数学系  郭尧  151110010

一开始,我并没有选择《集体行动的逻辑》,听说是“悦读经典”中作业较多的一本书。但是后来补选,看到名字觉得会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许多时候,我们都是以集体为单位在行动,而这其中的逻辑又是什么?带着这个好奇,我选择了这本书。

然后,每章的线上讨论、简答题、互评都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奥尔森的集团理论。奥尔森把集团分为大集团和小集团,还根据集团寻求的目标将集团分为排他集团和相容集团,根据组织的难易程度分为潜在集团、中间集团和特权集团。虽然是抽象的概念,不过对于本书的理解重在联系现实,比如:羽毛球队是潜在集团,宿舍是中间集团,学习本书的学习小组是特权集团。虽然作业多,但是新鲜抽象的概念在作业中得到了应用,记忆也更加深刻,知识也更加明朗。

这本书不仅仅启发了我的思考,也给我带来了友谊。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三人各自阐明观点,提出各自不同的见解,然后再得出各自心中的结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对书中内容更加理解,也增进了小组成员之间的友谊。而在期末测评的过程中,我们小组六人线上线下讨论,合作完成ppt,再分别上去做presentation,齐心协力。

而读过书后,我才知道,我们的学习小组是非经济利益驱使下组成的集团,我们之所以具有这么高效的行动力原因有四:①团队成员数量少,每个人的活动次数和活跃程度都能够被团队里其他人记住;②这个学习活动的意义吸引了团队里的成员,使我们愿意为之牺牲部分自己的闲暇时光和精力投入其中;③在小团队里更容易收获友谊,彼此之间的交往合作更加亲密,这样成员间就会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互助氛围,激励大家完成这项工作;④这个小团队并不存在物质上的集体物品,成员做这件事得到的学分是相同的,但阅读图书和与同伴互相讨论而得出的感悟只能在学习活动中收获,不参与的人永远无法享受这样精神上的愉悦感,这也激励了这个团队保持高效的行动力。而未读过书之前,我想到的大概也只能是,因为这样做才能有学分。

 

32.《集体行动的逻辑》导读读书班   悦读导师:郑东雅

软件学院  张隽诚  151250192

我虽然是一名软件学院的大学生,这本书所传达的主题和内涵可能于我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我还是从中获得了许多我所感兴趣的,抑或是有趣的内容。就书名而言,似乎是社会学的范畴,但是集体行动和teamwork沾上了边,在本专业的领域内,即是大规模的软件开发带来的广泛的分工合作。

在做期末pre的时候,一个结论引起了我的兴趣。“相对较小的集团,具有更大的有效性,即成为所谓的特权集团或中介集团。”比较浅显和简单的理解是,成员数量的稀少使得每一个成员所对应的责任和影响十分突出,其受驱使下所做出的贡献就会更大,集团整体的效益就会更高。而相反,若集团规模庞大,每一个成员相对应的比重就会十分渺小,这样他们做出努力和贡献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集团整体的效率就十分不堪。

同理,在it等行业,在完成一个庞大的项目时,每个成员更多的是担任一种雇佣工的角色,其想法仅限于完成自己所对应的那份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几乎不去关注整体项目的进展和成效,这种情况所带来的后果可能就会是一点缺陷所导致的连锁反应,致使整个项目的品质变得低劣,乃至于崩塌。但是经过多年累计的经验,例如软件开发中采取迭代式的开发方式,使整个庞大的项目分解为多个有层次的小项目,并将每个小项目再细化分工处理,这样每个任务直接相关的人员就比较少,即满足了上述结论的条件。这种开发方式看似将浑然一体的大工程瓦解成零乱松散的小任务,但是却通过提高每个个体的工作效率而提高整体的质量和速度。

尽管这本偏向某一专业的书在其他专业领域的人看来,无关紧要甚至一无是处,但是若耐心品读,还是能发现其中之于自己的精彩之处和奥妙所在。换言之,有些十分经典的著作,即便是以某个领域的内置知识作为基石,也依然能为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