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旧制度与大革命》悦读经典导读课程的第一次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在仙ⅱ306开展。师生见面的现场氛围十分融洽,双方在问答交流中碰撞出许多思维的火花。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清楚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旨、把握文本的整体思路并学会适宜的阅读方法,社会学院的郑震老师从作者及写作背景入手,对托克维尔本人的身份、家庭背景以及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了概述,用通俗的话语,通过梳理大革命背后的纵向历史脉络和横向历史事件向同学们简化一幅纷繁复杂的知识图景。
郑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托克维尔所关注的焦点、爆发革命的状况及其原因、专制制度死灰复燃的因素以及托克维尔所强调的方法学问题。
托克维尔尝试从不同维度来诊断当时法国旧制度的弊病。政治层面18世纪专制主义以及中央集权制、宗教层面的教会活动与社会层面的各阶级关系,都为革命爆发埋下伏笔。值得注意的是,革命爆发并非由于人们希望的完全丧失,革命恰恰是在生活处境变好的时候。究其原因可以这样说,人们没有希望便倾向于默默忍受,而当人们认为苦难并非理所当然的时候,任何对苦难的制造都将变得无法忍受,因为大众已经意识到正是旧制度的本身在制造苦难和不幸,并且也看到了改进的可能。此时此刻苦难带来的是相对剥夺,它被认为是可以避免的。
在交流中,郑震老师强调,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无政府和人民专政的状态挫伤并打击了大众对自由、平等的热情与想象。以人民主权的名义由人民来革命不可能带来自由,人们试图将自由引入与之格格不入的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是徒劳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放弃自由去寻找在一个主子下面的平等生活。“人们似乎热爱自由,其实只是痛恨主子。”在对文本简要解读的最后,老师通过对比法国与其他国家,重申了托克维尔的观点,尽管他的确比较了不同国家(例:英国、德国)的状况,但大革命的原因不足以解释法国以外的类似革命。老师结合了中国历史脉络的梳理,强调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
在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的最后,郑震老师告诉同学们要在阅读和生活中不断培养“社会学的想象力”。老师解释说,通过读书获取信息,同学们可以理性地看清世事,看清发生在他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找到社会议题与个人困扰的联接,从而理解自己的经历并把握自身的命运,明了自己的生活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