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马春梅老师一起畅游四方大好河山,探索地理奥秘
——《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导读班线下课程回顾
在《中国自然地理纲要》本学期的首次线下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性比较强,除了有课请假的同学,基本都按时参加了课程。马春梅老师先是对《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作者任美锷先生做了细致的介绍,继而对本书内容有关中国地理位置及气候等方面开始生动的讲解,最后师生互动交流,答疑解惑。
第一环节:介绍作者任美锷院士
首先马老师对任先生的求学经历及在地学方面的一步步推进做了介绍,引用并概括了主要成就:“以经典地貌学为主,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貌演变作了多个案例研究,其中贵州、甘南、兰州、黄土高原以及金沙江袭夺问题等的研究,至今地理学界仍然津津乐道。”“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喀斯特学概论性专著,集中反映了任先生关于深部喀斯特、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地带性规律等观点。”“精通经济、自然地理学,通晓地貌、古地理领域;提出“准热带”科学概念,首著“中国自然地理纲要”;提出三角洲、海涂利用,引导海洋学研究;运用“沉积圈闭”理论,论述陆相盆地储油。教学科研很严谨,贡献颇多人称颂;培养数代地理学院士,桃李满园遍五洲。而今仙逝精神在,激励后生永探索。”
老师总结道“任先生不仅仅是自然地理学家,还是人文地理学家,在经济地理、文化生态、历史、地理和旅游地理都有杰出的学术贡献。
第二环节:课程内容
首先,老师图文并茂对中国辽阔的领土及优越的位置进行了详解介绍。进而通过思考的方式,让同学们总结“我国地理位置和疆域的优缺点是什么?”即:优点--海陆兼备;气候带多,大部分在北温带,东部临海,气候较湿润 ;物产丰富……缺点--邻国多,纠纷多,除台湾东海岸外无出洋口;山多,高原多,平原少;沙漠多(约260万平方公里);自然灾害频繁……这种启发式师生交流使在场的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紧接着,马老师着重讲解了我国的地貌特征,通过大量的图片生动展示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差异。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我国山脉分布虽纵横交错,但却有一定规律性,马老师将不同走向的山脉分别进行详细讲解,方便让同学们更好的记住。
线下交流中,马老师告诉同学们,现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主要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促使青藏高原隆起和亚洲季风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而中生代的燕山运动奠定了中国地貌的基本格局,对现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变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以时间序列为纵轴,由古至今,薄古厚今,侧重于海陆与地貌、气候及自然地带的演变。
在最后,老师总结了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在以上了解了我国地形复杂,所处亚欧大陆东岸及太平洋西岸的同时,其气候特征也较为独特。具体表现为: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强及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等。
在聆听春梅老师精彩的地理知识普及传授之后,首次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圆满结束了。
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学生们的心得感悟。
文院:王文君同学
线下课程马老师首先很认真地介绍了本书的作者任美锷先生,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终身克勤,但作为一个外院系的学生,除了很受感动,其实不是很懂他的地理学成就,所以那些英语论文也只是一页一页的字母罢了,真惭愧。
课程后半部分马老师主要讲解书中相关内容。私以为,术业有专攻,尤其是刚从应试教育中出来不久,正对自己的专业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人文学科的我们,更是要慢慢浸润于其中。此课程的开通学校说是培养博学之人,但是博与杂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呢?又或许有一日,能打通这学科间的界限,但那也在精通自己现在所处的领域之后吧。即便有那一天,也不能把这突破追溯到很久之前,南大让我读了这一本(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其他相似的书呼应的)地理书……
社院:林娜同学
马老师的第一次买球app排行网站的线下活动,给我们介绍了一下任美锷先生,先生的经历颇多且所到之处丰富,他对自然地理的研究颇深,编写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需要我们仔细研读。马老师随后的课程大概地带领我们阅览了一遍前几章的内容,而线下课程也只允许老师粗讲一遍,老师自己也十分不尽兴,许多细节不能一一展开,这些不能展开的就需要我们自己的看书学习了。老师讲课的时候很认真,足以看出老师对自然地理的热爱,也正是老师的这份热情感染了我们,去集中精力听课。作为一个文科生,自然地理作为一个重要课程,我们在高中时都有精细地学习,但这本书还是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书中畅游四方大好河山,探索地理奥秘。希望老师热情不减,而我们最终也有所获(我还是很喜欢老师有关课外实践的提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