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5-03浏览次数:616

    2022425日,由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教学团队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教学”培训班以线上方式顺利举办。培训班由人民邮电出版社祝智敏编辑担任主持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张亮教授、邵佳德副教授担任主讲人,来自全国各地的两百余名从事中国文化教学工作的高等院校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积淀立德树人的教育资源、坚定民族复兴的自信支撑、提供讲好中国故事的有益借鉴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017年以来,为积极响应两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精神,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教学团队率先行动,开发“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慕课,并上线中国大学生mooc平台,收获热烈反响。课程于2018年获评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于2020年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获学习强国、军职在线等在线教育平台推荐,并成功孵化通识读本《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年末,团队收到人民邮电出版社邀约,分别面向大学本科与高职高专策划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日前两本教材已相继出版,配套资源也已建设完成,拟于近期投入使用。为更好地发挥教材效用,服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教学团队与人民邮电出版社联合策划举办了本场交流培训活动。

对标新时代新文科建设要求,南京大学哲学素质教育教学团队从建设理念、内容设计、配套资源等方面多维发力,构建了一套立体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模式。张亮教授在培训中指出,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铸牢中国灵魂”“培育核心素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所在。聚焦这一核心目标,课程建设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坚持为国育才导向,布局“基本理论核心理念文化瑰宝”的内容架构,立足当代中国现实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立足素质教育需求讲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义,立足学生特点讲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邵佳德副教授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写与课程讲授的经验,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展开教学设计与讲解分享。邵佳德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着重体现了中国思想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与重德传统,“德”之条目众多,大致可归为个人美德、社会公德与国家大德三个层次。围绕此三个层次,邵佳德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要求,进一步展示了课程内容的设计、学情与目标的分析、教学方法与教学重难点的案例讲解等。

讲座最后,与会教师就“面向留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程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思政效果如何更好发挥”等问题展开进一步讨论交流。

据悉,在打造精品化教材的同时,哲学素质教育教学团队还建设了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教案、ppt、在线微课视频等配套资源,未来也将依托“哲学素质教育虚拟教研室”“哲学新文科教材研究基地”定期开展教学培训和互动展示,以更好地服务兄弟高校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以南大智慧、南大方案为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撰稿人:郭明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