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4-25浏览次数:597

422日,作为《科学之光-自然地理学新发现》系列课程之一,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的杨龙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水文水循环:解决资源和自然灾害问题的前提”的报告。受疫情影响,课程以线上形式进行,但这并没有影响杨龙老师为我们带来知识的饕餮盛宴。

语文、英文、天文——这些我们都很熟悉,但水文是什么?杨老师从一瓶小小的矿泉水开始,为同学们描绘全球水循环“壮观的景象”。从鸿蒙宇宙到古希腊先贤,杨老师介绍了水文学的前世今生,让同学们知道了,水文学不仅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浪漫想象,也是丰富扎实的科学数据支撑的精密系统。蒸发、凝结、降水、汇流——杨老师一笔笔为同学们勾勒出水的世界,并用科学的理论为其赋予浓厚的色彩。

水文学为什么如此重要?杨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暴雨洪灾的视频资料,指出了水文循环的改变将带给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通量和规律并非固定不变,在当今世界,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影响,深刻地改变了水循环。农田灌溉增加了河川径流的取水量,人类毁林/造林改变了植被截流、蒸散发和土壤入渗的过程,水利工程的兴建改变了河川径流的时程分配,大规模城市扩张造成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水面积大幅减少,河网水系密度锐减,水系结构趋于简单,河网水系连通不畅,河湖调蓄功能退化等,使得城市内涝风险加剧、城市水环境容易恶化。对现在与未来的水文循环的种种利用与风险,需要对水文学更加深入的科学认识来指导应对。

我国在水科学研究和水工程建设上也有着巨大的投入,国家水网建设、长江保护与黄河战略、亚洲水塔的河川径流监测、海绵城市的建设都是我国水文学研究和实践的前沿课题。现今,中国是水科学研究最好的原型试验场,南京大学的关键地球物质循环前沿科学中心为南大水科学研究搭建了高水平的平台,国际领先的水科学研究正在南大蓬勃开展。杨老师不仅为同学们打开了水文学的大门,更鼓励同学们走进水文学的世界,对科学启蒙、开拓。

采写:梁承弘

编辑:邵可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