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校本科生院支持下,我院“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国际“云”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今年再次启动。7月11日上午,项目举行了开营仪式。仪式由我院李乾坤副教授主持。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骏,本科生院综合办公室主任王栋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哲学系周嘉昕教授、黄玮杰副教授、新闻传播学院宗益祥老师和我院蒋天婵、孔智键、季勇老师作为指导老师出席。
(徐骏副院长致辞)
开营仪式伊始,徐骏副院长就此次“云”科考的项目特色与实践目标致辞。徐骏副院长表示,国际科考项目与南京大学新时代人才培养总目标相契合。其一,南京大学本科生教育向来重视以德为先、软硬结合,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全球视野。国际化科考是达成教育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南京大学具有优良传统的科研育人项目,影响逐渐扩大,从高中生到本科生、研究生,向前向后把学生群体衔接起来。科考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结合,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此次“云”科考项目,可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习总书记强调的“马克思主义行”。其二,“云”科考以科研为核,帮助学生提高科研素质,体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也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其三,“云”科考是多个交叉组合,是文理结合、国内国外汇通的项目,有助于提升同学们跨文化、跨学科研究的能力,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问题的能力。最后,徐骏副院长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勉励同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希望南京大学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胡大平院长致辞)
接着,胡大平院长为“云”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致辞。胡院长指出,从“教”与“学”的层面来说,科考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真正的科研要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在探索的过程中,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有历史自觉,用科学的方式去了解人类思想史的变化,完成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一重要使命。我们“云”科考项目强调沿着马克思的足迹,就是要从最原本的文字中寻找思想源头,发现马克思思想与时代的互动,把握一代代理论家和实践者们如何通过自己的科学探索和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胡院长还特意叮嘱同学们,一定要跟紧导师团,从身边的老师中汲取养分,把团队的优秀作用发挥出来。“云”科考,对同学们自身的发展而言是一个转机,是激活自己“小宇宙”的契机,让自己以后无论在什么行业都有探索的精神与学习的热忱。
(学生们畅所欲言)
在接下来的师生交流环节中,来自不同院系的24位本科生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分享了自身的研究兴趣。大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批判理论和马克思文献学研究等问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周嘉昕等7位指导老师也各自介绍了研究领域和指导重点,与同学们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接下来的国际“云”科考活动过程中积极表现,共同进步。

(指导教师介绍指导选题)
随后,李乾坤老师简要介绍了“云科考”项目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此次“云”科考项目探索利用一系列数字科考资源,集结了中外师资力量,采取线上线下双线展开、讲解与交流并举的互动教学模式,将大大丰富同学们的学习方式、满足学习需求。

(师生参观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展列馆)
开营仪式最后,师生参观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展列馆。哲学系博士研究生,第一届“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国际化科考项目成员孔伟宇为同学们详尽介绍了展列馆内存放的文献,从马克思求学时期的诗歌到分三栏写作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列宁的文字到恩格斯的漫画,一份份手稿的背后是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每一个字母的深处是思想与智慧的凝结。此外,孔伟宇博士还介绍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数字档案与mega2 数字资源。详实的原始文献、充实的文本数据库,展列馆之行为参加“云”科考项目的同学们树立尊重原著、扎实读书的研究态度。
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学校的关心指导下,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始组织实施了第一期“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国际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第一期国际科考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和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合作举办,成为当年度第一个派出的国际科考训练项目。科考团师生主要访问了德国、比利时和荷兰三个国家多个城市包括明斯特大学、恩格斯故居博物馆、国际社会史研究所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研究和公共机构。项目受到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取得了十分积极的社会反响。2019年该项目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和英国坎特伯雷大学合作再度顺利实施。此次科考在科考时间长度、空间跨度和参与人数上,都大幅增加。科考团途径德国、比利时、英国等十几个城市展开科考,访问了德国明斯特大学、马克思故居博物馆、罗莎·卢森堡基金会、柏林洪堡大学、埃森鲁尔博物馆、曼彻斯特人民历史博物馆、坎特伯雷大学、伦敦马克思纪念图书馆等机构。科考过程中得到了驻德国大使吴恳的肯定和鼓励。该年度项目还得到了江苏省《群众》杂志的专题报道,取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和广泛关注,曾于2019年作为国际科考项目的代表,在学校实践教学汇报大会上做汇报。
(李乾坤老师介绍“云”科考项目)
2022年,本项目以“云”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的方式再度实施。本年度项目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合作举办,邀请海外专家学者5人,国内学者4人,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思想,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等主题与学生们展开交流指导。此外,在充分利用既有网络数字资源进行科考教学的同时,项目还创新性地探索设计“沿着马克思的足迹继续前进”国际云科考数字学习平台,该平台将为以后的国际云科考和思政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微信公众号“nju马院”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