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发布时间:2022-07-13浏览次数:507

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由本科生院专项资金支持,新闻传播学院牵头与斯坦福大学社交媒体实验室联合举办的2022年智能传播与创新社会发展国际“云”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于7月11日正式启动。项目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申琦教授负责,将围绕元宇宙、比特币、社交机器人、5g技术、互联网平台与算法等智能技术与创新社会发展的关系等主题,开展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访谈交流、影视音频资料展示等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术研究。项目共选拔了来自新闻传播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秉文书院的29位本科生,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2位南京大学“飞越计划”中学生营员参加。


图片
图片


本次科考主要教学团队由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斯坦福大学社交媒体实验室联合组成,此外,项目还邀请了中美学界、业界的众多大咖导师加入,共同指导项目。



图片


11日上午9点,项目举办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本次项目负责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申琦教授主持,斯坦福大学社交媒体实验室副主任、教授sunny xun liu,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晓愚老师分别致辞。


sunny xun liu 代表斯坦福社交媒体实验室对南京大学2022智能传播与创新社会发展“云”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表示祝贺,并在致辞中提到,希望大家一起都能在这个夏天收获以下五点:第一点是be open-minded,要兼容并包,用开放视角接纳各种观点;第二点是be bold,要大胆求证,大胆提出自己的假设;第三点是think and hack,要将思考和快速完成相结合;第四点是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visions,要带来自最独特的视角和研究;最后是lead,要做新一代科研的领军人物。


图片


李晓愚老师代表新闻传播学院表达了对南京大学本科生院的大力支持、学界和业界的众多导师的倾情投入的感谢,并在致辞中用三个关键词概括了科考的本质。第一个关键词是探索,人工智能未来会如何?这是一个真实、前沿且充满探索空间的话题;第二个关键词是合作,智能传播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主题,需要多个行业的碰撞,本次云科考是一个跨学科交流的机会,也是同学们多元合作的机会;第三个关键词是成长,希望同学们在本次科考中通过各种努力实现“自得其乐”。


图片


启动仪式的最后,本次科考与科研训练项目的负责人申琦老师,以及在项目申请、运作过程中提供诸多帮助的李明老师向全体成员详细介绍了此次项目的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考核方法以及学习建议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启动仪式过后,上午10点,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胡翼青老师为全体同学作了题为《媒介技术哲学视角下的智能传播》讲座。胡翼青老师从anti的角度切入对智能传播问题的讨论,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是两种思维方式(工业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之下人工智能的进展;第二个方面是智能平台的出现给传播媒体的革命性引领;第三个方面是从媒介本体论的角度探讨一个新的概念——生成性;最后,胡老师从自反性、人文性的角度,讨论了我们应当如何思考智能传播本身的影响。胡老师通过多种多样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铺就了看待智能传播的理论视角,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就社交媒体机器人、异化与福祉、人的主体性等方面与胡老师进行探讨。


图片


下午2:00,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tedxshenzhen2021讲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业界导师陆诗雨作了题为《科技适老是什么?怎么做》讲座。陆诗雨老师从自身经历讲起,分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科普帮助大家了解中国老龄社会的本质与特殊之处;第二部分重点讲述了科技适老的原则和腾讯的的日常实践;第三部分分享了更广义的适老化在城市和乡间的不同路径;最后一部分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对于数字福祉与数字留白的一些思考。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就“社恐”老人的社交网络问题、科技适老的田野调查问题、科技适老的研究重点问题、非互联网方面的科技适老问题、城乡老人孤独感等问题与陆老师进行探讨。


图片


图片


第一天的开营仪式和讲座结束,同学们积极参与,学有所获。19级传媒实验班潘筱楠同学表示今天的两场讲座不负期待,让她收获满满:“上午胡院长的讲座带我们从一个自反性的角度去思考智能传播,让我们从一贯关注界面内容的视角转向媒介基础设施,这是一个启发性颠覆性的思考。下午陆老师的讲座带我们由表及里地理解了‘科技适老’的议题,并且介绍了目前我国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在这个议题上所做的努力,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背后的人文温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陈楷哲同学表示:“哥哥姐姐们很友善,老师们的气场都很大,从他们身上,我最大的领悟就是:学习不能仅为了专业热门而来,尊重科学是基本的态度,奉献社会才是目标和价值的体现。我还差的很远,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但是我相信,南大一定是一个让人信赖和开心成长的好地方!”


授课教师团队及讲座主题

(按照授课顺序排序)


1、《媒介技术哲学视角下的智能传播》 ,胡翼青,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南京大学文科学术分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传播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科技适老是什么?怎么做? ,陆诗雨,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tedxshenzhen2021讲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专业硕士业界导师;

3、《社交机器人技术原理与舆论影响》 ,张洪忠,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4、《web3趋势详解:机遇与挑战》,徐思彦,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智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5、《机器人走进生活:家庭中的人机传播》 ,申琦,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6、《人工智能时代的科技伦理思考》 ,曹建峰,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上海政法学院客座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科技伦理专委会理事,广东省法学会信息与通信法学研究会理事;

7、vr applications in education》 ,anna queiroz,斯坦福大学社交媒体实验室教授;

8、《智能传播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李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9、《past,current and future of ai》 《robotics and ai》 ,joy zhang,airbnb智能支持平台团队负责人、曾任airbnb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

10、《research trends in 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 ,sunny xun liu,斯坦福大学社交媒体实验室副主任、教授;

11、《从工智能科幻片看人类如何思考情感》,李晓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袁光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工智能科幻片看人类如何思考情感》;

12、基于区块链可信大数据ai的范式革命:从数字金融到数字传播 》,丁晓蔚,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惠普·三农(又名“三农智能”)金融科技创新研究中心负责人;

13、线性到网络:智能时代健康传播研究的新方向》 ,马志浩,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特任助理研究员;

14、《learning in the metaverse》 ,erika woolsey,the hydrous首席科学家兼任执行官、副教授。



(来源:微信公众号“南大新传”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