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本科生院教学运行服务中心发布时间:2022-10-10浏览次数:836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公共空间建设一直是师生们学习、生活中关注的热点,学校基建处、资产管理处和本科生院等部门积极征集师生意见,在提升公共空间数量、质量上做出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建成通达式、全方位的优质育人环境。经过今年暑期的改造出新,仙ⅱ教学楼的二楼公共平台已换新颜,通过施以低成本的“微改造”,充分利用“冗余空间”,既优化了现有公共空间安全性,也提升了同学们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体验。下面带大家一起看一看吧。

*******************************************************************************************************************

  • 原教室内改造的空调、新风管道和机器都布置在走廊,走廊顶部设备外露、布置杂乱,经过改造后,顶部统一镂空吊顶,遮挡顶部设备。原先走廊灯具过少、照明不够, 现在也增加了照明灯具。



  • 原二楼平台的走廊过于开敞,立面无封闭,下雨天走廊地面湿滑,门窗锈蚀严重,经过改造后,走廊沿中庭侧采用了可开启玻璃扇,遮风挡雨也可通风 ,地面进行防滑处理,墙面重新进行了清洁和粉刷,提高了安全性,也提升了美观度。

  

      

  • 原平台室外空间空旷但却无人停留,缺乏非正式学习空间、学生讨论空间,空间利用率低。经过改造后,利用现有室外空间,通过界面处理限定出室外、室内两种非正式学习空间。后期室外还将新增带有棚伞的桌椅供学生学习、讨论,期待能为构建师生深度交互、协作探究的良好生态提供空间。





  • 原有人行通廊、视觉通廊串联核心区轴线上人流量多、视角好 ,经过改造后,利用通廊进行文化展示,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




2021年实施新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来,为推动“熔炉工程” 和“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落实落地,学校不仅建设“通专融合的优质课程体系、知行合一的实践体系、全面发展的能力提升体系”等,还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构筑良好育人生态,希望为师生们创造一个集课堂教学、交流研讨、小组学习等多元化交互的开放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空间的价值。


(文/图:宣晓庆 视频: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提供)